分享

内蒙发现一群形似古琴的鸟,聚集在林间草地打斗,获胜者仰天鸣叫

 雪灵谷 2021-03-05

内蒙古满都宝力格是锡林草原的核心,北面紧邻蒙古,这里是山地草原和草甸草原的过渡地带,生态资源丰富,有黄羊、野猪、孢子、狼、狐狸与旱獭等珍稀野生哺乳动物,更是天鹅、大雁与灰鹤的天堂。

早春一到,冰雪未融,满都宝力格草原的雪地上,发现一群国家二级保护珍稀鸟类——黑琴鸡,大约有十多只,正在“跑圈”。

01聚集林间草地打斗,每次连续3个小时,获胜者则仰天鸣叫

3月开始,一到清晨或傍晚时分,方圆2-3公里的雄性黑琴鸡,少则几只,多则几十只,聚集在这块山林间的草地上,锡林草原上牧民把这块草地叫“斗鸡盘”。奇怪的是,“斗鸡盘”一旦确定下来,就多年不变。

这么多雄鸡来到“斗鸡盘”,目的只有一个,都是为了争夺繁殖权。它们每次打斗都很卖力,而且要连续3个小时左右,这样的打斗不止几天,一般要持续25-35天。黑琴鸡的这种习性,被当地人称为“跑圈”。

“跑圈”一开始,参与“跑圈”的雄性黑琴鸡先是膨胀起自己全身的羽毛,并展开它那莲花般的尾羽,紧接着开始在草地上奔跑,昂首挺胸,尽情的炫耀,还不时发出“咕噜噜、咕噜噜、咕噜噜”地鸣叫,借此来震慑住对方。

10多分钟的热身过后,打斗正式开始。先是对峙几秒钟,然后出击,最后追逐。有时下死手,用利嘴啄对方的眼睛;有时伸出利爪想封喉;有时啄对方的背部。整个打斗场,尘草到处飞扬,残羽片片,血迹斑斑……

黑琴鸡十分勇猛,打得难解难分,而且还越战越勇,哪怕角斗得只剩下一根尾羽,它仍然会坚持到最后。但最终总有一只败了下来,至此胜负已分。失败者只好收拢尾羽,灰溜溜地跑出圈外;胜利者则仰天鸣叫,尽显雄性的威猛。

02雄鸡得到交配权,还要获得雌鸡的芳心,才进入“洞房”

围观的雄鸡只在旁边观看,它们这时不会走进“斗鸡盘”,也不会去助兴,而是一边觅食,一边在四周走来走去,也许在为自己上战场预热。

场外观战的母鸡呢,时而悠闲地梳理着羽毛,时而走进杀场观望一下激烈的搏斗场面。从表面上看,好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从不介入。其实,雌鸡也许正在旁边暗暗挑选着自己心中的相宜的英雄呢!

战胜了就会得到一个很大的奖赏——获得与雌性黑琴鸡的交配权。这是动物界的优胜劣汰,预示着又一轮回的生息繁衍即将开始。

获胜的雄性黑琴鸡,更是开屏亮翅,围拢在雌鸟的周围,喉部振动发出低沉雄壮的吼声,头颈下俯靠近地面,直冲前跑,有时左右摆动头部,开始在雌鸡前作出许多优雅的求偶。

雄鸡虽然很兴奋,但它对求偶并没有急不可待,而是表现出十分斯文,文质彬彬。在没有得到雌鸡同意的前提下,它是绝对不会贸然采出行动的,真是十足的绅士风度。

当然啦,一旦获得雌鸡的芳心,它们就立马双双进入“洞房”。

03通体黑色,形似古琴,尾羽像一朵盛开的白莲花

黑琴鸡俗称乌鸡、斗鸡,属松鸡科走禽,在中国十分珍贵,也是国家级二级保护鸟类。由于雄性黑琴鸡通体黑色,形似一把古琴,因而取名黑琴鸡。

雄鸟的体型中等,不大不小,与家鸡的体重差不多大小,最重不超过3.5斤,体长43-66厘米,雌鸟比雄鸟要小一些。尽管它不怎么魁梧,但十分漂亮。

雄鸟全身体羽呈黑色,还泛着绿光,头与颈呈蓝绿色金属光泽,尾羽很像一朵盛开的白莲花;雌鸟全身体羽黄褐色,有一些黑褐色斑,看起来灰不溜秋的模样。不过,它们黑色的羽毛能吸收太阳的光热,如此一来大大增加其御寒的能力。

雄鸟拥有十分张扬的鸡冠,红红的,就像带着一顶红帽子;喙很短,呈圆锥形,虽然没啥特色,但很实用,很适合用来啄食植物的种子;奇怪的是,鼻孔与脚的周围长满了细细的羽毛,这并非为了美观,而是用来抵御严寒。

很有趣的是,黑琴鸡的翅膀又短又圆,也许是为了配像吧,根本飞不多远。但是它有一双十分强健的脚,脚下爪子十分锋利,所以黑琴鸡善于行走,掘地寻食也不在话下。

结语‍

黑琴鸡经常栖息在树上,它们和傻狍子一样,胆子大,警觉性不高,即使人走到树下,它们也不会飞走,导致目前黑琴鸡的数量越来越少。

雪灵谷自然实验室/出品

参考资料:大自然探索、中国动物志、中国林业网、国家动物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