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我亲爱的小弟八岁,他忽然患小儿麻痹不能正常行走了,后来因痰阻喉咙早早地离开了我们。当时的我接受不了残酷的现实,我不明白为什么我聪明伶俐、可爱活泼,才上一年级的弟弟瞬间不能行走了?为什么他离我们而去?他的离去,彻彻底底毁灭了我当一名医生给弟弟治病、当一名教师让弟弟识字写字的愿望!弟弟那种渴望健康的眼神令我终生难忘,从此一个心愿埋在我的心底:要给予像我弟弟一样的残障孩子们幸福快乐的童年!终于,这个心愿实现了,从事普教27年的我转岗特殊教育事业,我倍感欣慰:我可以投身自己渴望的善心事业,服务于那些像弟弟一样的残障孩子们。一种强烈的自豪与责任感一齐涌上心头,不忘初心的我即在心中铭刻了“爱心、耐心、责任心”,特殊教育工作等待着我去迎接新的挑战!我充满了信心!一年一年匆匆而过,酸甜苦辣中记录了大荔县特殊教育学校发展面临的困境:1.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有待提升;2.送教工作中老师们爱心耐心的说教家长不理解,老师们疲惫不堪;3.社会媒体的一连串问题抛出,舆论压力导致我心境抑郁;4.特教特色课堂不断摸索探索;5.课题研究有待深入;6.校园文化建设期待修整……两年半,我们特教人挥汗如雨、爱比金坚,用力量、勇气书写着特教学校的美丽篇章。2018年12月被渭南市授予“渭南市标准化学校”称号;2019年2月被大荔县教育局授予“大荔县年度教育督导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9年8月被大荔县教育局授予“2018-2019学年度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20年6月被大荔县教育局授予“义务教育均衡先进集体”;2020年9月被大荔县教育系统授予“小岗位大奉献”演讲比赛优秀组织奖;2020年9月被大荔县教育局、大荔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大荔县中小学幼儿园学科带头人--刘芬宁老师工作坊(特殊教育)”;2020年12月被大荔县教育局授予“三秦教师结对帮扶”专项行动特殊贡献奖;2019年12月申报的县级课题《特教学校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探》已结题。 2018年8月11日的一纸调令,我被任命为大荔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我便带领教师们开启了筹建特殊教育学校的新里程,这一天便注定了继续将爱与责任一同播种。整理校园、部室规划、仪器安装……通过两个月的忙碌,坐落在下庙村的特教学校一切准备就绪,就在学校着手开始全县招生摸排,准备迎接新生报到的时刻,全校教师的忙碌成果被当地村民们打乱了。受各种因素制约,县局决定特殊教育学校再次搬迁,两个月来辛劳瞬间化作泡影。特教学校要搬迁至距离县城12公里外的一撤并的初中院内,面对新校的再次搬迁、规划、新建,我忘掉了曾经的心酸和劳累,再次带领教师走进新址,投入了繁忙的劳动:清理操场及学农基地的杂草、清理旧址上的生活建筑垃圾、捡拾砖块、铺设水电线路、规划装配部室设备……又是50多天的夜以继日,干净整洁、绿草茵茵、功能完备的大荔县特殊教育学校再次展露新姿。在大荔县教育局局长薛彦荣、副局长孙建勇的筹措引领下,首届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队伍完成了组建、历练和提升的大考验,全县特殊儿童翘首以盼的爱心大厦耸立了起来,残障孩子爱心大本营的建设规模、工作效益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从走进特教到现在,我从没过过一个舒心的假日,我的心里只有学校,为了给残障儿童少年一个完美的家,我在整治校园内外环境上倾注了巨大的心力:整理打造草坪;无数次清理学农基地、花池杂草;疏松花池并多次种植三叶草和黑麦草、波斯菊、紫云英、苜蓿草;给学农基地栽上了红薯、种上了萝卜;给养殖基地增添了鹅、鸭等孩子们喜欢的动物;重新定位校园文化;上下联动粉刷并建设浴室和厕所、种植了450多棵树木、10亩绿植,栽种了360多棵花;软化美化并给操场、楼梯、教室、部室内陆板、多处台阶等活动场地铺设了绿色草坪;给二楼加装了不锈钢防雨棚、隐形防护网;用心打造“一处一主题、一处一景观”的校园环境文化。在我的心里,就是要为这些折翼的天使们建设美好的童话宫殿,为残障儿童少年学习、生活和康复训练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她们感受到国家、社会、老师对他们深深的爱。让教师从普教转岗为特教,面对残障特殊教育对象,校长和教师都面临身份、角色、心理、行为等多重素养的要求和改变,师资队伍的由一种近似单纯的教育上升为必须和必要的教育艺术,我首先面对的是自身和推动教师队伍成长的双重课题。能力不足,唯有通过学习加以提高。“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师培养模式、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是特教教师成长的左膀右臂。我积极引领特教队伍近在渭南、蒲城、澄县、富平、华阴学习观摩,远赴西安、汉中、安康、浙江等地进行考察和学习,一次次的外出培训,一次次的团队重建,一次次的能力提升,大荔特教老师们成长并快乐着,十余名转岗教师成功地过渡为了特教教师;“运动会”、“教师硬笔书法比赛”、“爱是最美的语言”主题演讲、“说说心里话,让心更靠近”沙龙等活动的开展,逐步让大荔特教老师成长为特殊教育的爱心大使,人人成为特教专业型老师。如今,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用自己专业的知识、艺术的课堂感染者每个学生,校园里时常会传来老师和孩子欢快的笑声。作为大荔县学科带头人工作坊坊主,我知道特教孩子的课堂不同于普教,经常与一线教师共同研讨课堂并走进课堂,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落实到课堂上,引领教师着力呈现孩子需要的课堂风格;经常与教师们在开展送教活动中,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汲取家长的好点子、好建议,通过研讨、吸收、转化、呈现,让孩子们真正享受到多彩的课堂。2019年12月我所主持的县级课题《特教学校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探》已结题;2020年6月市级重点课题《特教学校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研究》、2020年12月县级课题《提高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效果研究》已立项,课题的积极研修吸引了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特教学校的课堂名片正在被更多的同行关注和分享。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相信在我们大荔特教一班人不断的探索、实践、创新中,特教教育科研定会散发出独特的清香。为了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特殊教育,特教学校针对不同特质的学生,提供了送教上门到家的服务。面对送教工作,我和我的爱心团队早有准备,因为我们知道,每一个残障儿童的背后,都有一个特殊的家庭。我和老师们一起分享过欢笑、感动,也分享过伤心和无助……我的多次好心安抚遭致家长的误会甚至敌视难受过;我为孩子的反复教说无济于事无奈过;我和老师们为无数次康复训练的收效甚微苦恼过;我和爱心团队给孩子赠送营养品、捐赠衣物等物件让家长感动而激动过……太多难忘的、别人身上不曾发生的事,在我们特教人身上一遍遍重演着,我们誓将让每一名残障儿童少年带上特教人编织的爱心花环。我要说:“因了真心,所以坚持;因了真情,自然坚守;因了真诚,所以成长!”我将坚守初心、不负韶华,用爱心播撒希望的种子,用耐心守护迟开的花朵!用奋斗的青春书写最美丽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