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晓林:中国人少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合理性

 刘晓林九天居士 2021-03-07
中国人少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合理性
刘晓林

1、诺贝尔文学奖的18位终身评委,除马跃然先生外,几乎无人精通汉语。不懂汉语的人,如何来评汉语。

2、作品只有译为英语、法语、瑞典语等语种,才会最大限度地被评委们接受。

3、提名制度导制了许多优秀作家的遗漏。团体提名和自我申请不被接受。提名人的资格如下:
1、瑞典文学院院士和各国相当于文学院院士资格的人士。
2、高等院校文学教授和语言学教授。
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4、各国作家协会主席

想进入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视野,至少要通过2关。即:作品出版后一定要有评委熟悉的语言译本,与具备资格的提名人一定要有诸多联系。否则,一个人的文学成就再高也不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倘苏东坡、王勃、韩愈等人在世,一样很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上述决定了中国人少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合理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