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相中峚山之玉石

 新用户7191PCJo 2021-03-07
 读《山海经》
《卷二.西山经》所感(三)

传说,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够到达天界的路径。但不周山常年飘雪,出奇的寒冷,不是凡夫俗子可以轻易到达之地。

更何况,当年黄帝的孙子颛顼,惹怒了炎帝的后裔共工。共工氏一气之下,怒触不周山,把这根"登天柱"顶塌了。

但是,我现在就是在"登天"!不是经行不周山,而是幸运地请了南方的丹穴山上"五德凤皇"又载我一程。

先上西方第三列山系的槐江之山,这座山是天帝在人间的园圃。再往西南四百里上昆仑山,去寻找一种红色的无核的浆果。

听说这种浆果人可以用它来预防水患,吃了它就能在水中漂浮不沉,它的名字叫"沙棠"果。

还真是找对恩人了,我借"凤皇"的"五德之光",由昆仑山天神"陆吾"引路,顺利的找到了这种名叫"沙棠"的果实



是啊,人家"陆吾"主管天上的九域的领地和昆仑山苑圃时节,这昆仑山上的灵物都在他的眼皮低下,而且"陆吾"神也欢迎像"凤鸟"啊,"皇鸟"啊,"鸾鸟"啊,常过昆仑山游玩,因为这些鸟一出现就使天下太平安宁祥和。

我特别感恩,由于自己很早就和"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结了缘,"凤皇"能够载我于危难中,它的德行之光让我的能量和勇气大增。

取上"沙棠"果,可以备"水陆两行"。能经行就徒步,不能经行就吃颗"沙棠"果,通过水路前行。

听说从槐江山向东可以看见"恒山",它高有四重,有穷鬼居住,他们各住在山的一边臂膀下。

"凤皇"得知我的家乡就在"恒山"这里,我也有好长一段时日没有回家了,怎么也得眺望故乡,默默地和故乡的家人们报个平安。

更要和居住在恒山上的穷鬼打个照面,祈愿"恒山穷鬼"佑护家乡,保佑中国,乃至全世界人们都别受穷苦之难。

发此大愿也是受用了"大同"这块"福地宝城"---"凤凰城"的厚爱,促成了我这趟"读《山海经》走万里路"之行!

有幸让我背上我的古琴,带上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还有如雨后古茶园般澄澈的心境一起上路,去探秘上古时代先民们对自己行经世界的真实记录。

凤皇看出了我的心思,于是它默默地和我告别,去西次二山上的"女床之山"看望她的密友"鸾鸟"去了,鸾鸟那"高八度"的嗓门,一嗓子喊到"凤凰"的心坎上了,我沉浸在她们的幸福中!

忽然想起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一句诗:"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刹那间,身子一股寒凉,我知道这条"登天路"注定不平坦,但是,我的脚却不听使唤的又往前走了。



我知道昆仑山是天帝在下界的都城。而我又取了昆仑山的仙果"沙棠",受用了昆仑山天神"陆吾"的救急。于是大胆地以一个来自"新时代中国"探险家的身份,和天神"陆吾"交换了互访"通关碟",邀请他带上昆仑山的灵怪造访中国。

是的,我们同饮一江水,或上古,或当代,黄河就从这里发源,之后向南流继而向东注入无达山边的湖泊里。《山海经.西山经》上曰:"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河水出焉,而南流东注于无达。"

我们同是"炎黄子孙",时代不同却带不走我们同是中国人的血脉和感情。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流经的路线和上古时的路线相差甚微!

目前中国的"圆心"在兰州,恰是黄河源!

在《山海经》中"不周山"和"昆仑山"同在西方第三列山系之上,"不周"即是"中央"那黄河源在中央,就顺理成章了!

不觉我的酒窝就汪出了一窝水,笑容满面。

我从昆仑山回到"不周"山,即"中央"之地,再往西北四百二十里,有座"峚山"这座山上遍布着丹木,它味道是甜的,吃了它不会感到饥饿。

由于我要经行的里程长,又在上古穿越,需要吃些山里的能让我不饥饿的灵物,于是我就往我的古琴袋旁边的布袋子里装了些丹木,以备急需。


丹水就从"峚山"发源,之后向西注入稷泽,水里有很多白色的玉石。这里有玉膏涌出,原野上一片蒸腾翻滚,云蒸霞蔚的气象。

黄帝就经常拿这种玉膏服食享用。玉膏可以生成黑色的玉石。用涌出的玉膏去浇灌丹木,丹木生长五年之后会开出有五种颜色的清香花朵,结出有香甜味道的五色果实。

黄帝挑拣出"峚山"里玉石精华种在"钟山"的南面,后来便生出"瑾"和"瑜"这样的美玉!

这两种玉坚硬致密,温润而富有光泽。玉石散发出五彩的色光交相辉映,刚柔和谐,天地鬼神都喜欢服食享用它。君子佩戴它能抵御妖邪之气的侵害。

从"峚山"到"钟山"长达四百六十里,全是沼泽,而其中的珍奇的鸟类、野兽和鱼类,都是世间罕有的物种。

其中我被一个熟悉的声音带入,一种叫做"文鳐鱼"的灵物映入我的眼帘:它鸣叫的声音就像鸾鸡的鸣叫,那如鸾鸟"高八度"的嗓音就如同歌唱一般。

它的肉酸中带甜,吃了它可以治疯癫病,它如果出现,天下一定会五谷丰登,穰穰满家。


我以一颗真挚虔诚的心邀约"文鳐鱼"入住中国,它握着我的手,听着我的心跳声,感受到我的至诚之心,默默地点点头,在"互访通关碟"上盖了章,目送我前行去西王母的住地:玉山。

(特别感谢常熟市著名艺术家曹剑方老师味本文配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