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中阴阳相搏指的是阴阳脉相搏吗?阴阳脉怎么相搏?

 学齐宜荷 2021-03-08

要想知道什么叫阴阳相搏,就需要知道人和石头的区别!石头,作为自然界的产物,他是一个纯阴的东西,它不能活动,只能在外力的作用下进行移动,或者在吸收了阳之后,才能有所变化。人相对于石头来说,人能够移动,以古代中国人的观念来看,那是因为在人的身体里面有“阳”。

阴阳理论中,阳主动,阴主静。这是中医的阴阳学说的理论基础。

石头内没有阳,所以它不会动。人体内有阳,所以人就会动。这个阳不可能在人体的外边,那样阳就会散发于天际,是存不下的!只能在人的身体里面,而且是最里面。

这个存在于人体内的“阳”是怎么来的呢?来自于先天和后天。先天是初生就带来的,存在肾、命门火之中,是人体活动的初始动力。所有的人类都有这么一罐“液化气”,提供人后天活动所需要的“阳”。后天的“阳”,来自于脾胃的化生,人吃的食物,吸收的空气,水,进入人体后,一部分就会化生为后天的“阳”。这些阳,一部分用来补充先天的损耗的“阳”之外,剩余部分用于日常人体活动所需。

这些“阳”,中医中称之为“阳气”,简称“气”。

人体肾气在人体的最内部,每天随着太阳的升起而生发。早晨吃一点带咸味的食品,就能调出一点阳气出来,这时候人就显得精神,浑身有力。气自内而外发,推动着身体里那些不动的东西,如血液、体液、脏腑、经络等运动或者活动。这些不动的东西,称为“阴”,现在称为“阴气”。阳气推着阴气运行,力量有大有小,称之为阴阳相搏。

当然,这个阴也可能来自于人身体外部,称之为阴邪。这个阳也可能来自于人身体外部,称之为阳邪。

根据运动形式的不同,可以有动和静两种不同。体现在脉上,脉搏跳动的快慢,脉的浮沉等等,都可以通过这个原理表现出来。这就是阴阳相搏的理论基础。

阳把阴推到了表部周边,于是定位称“太阳”。其次为“阳明”,一直到“厥阴”。当然,这就是六经辩证的基础位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