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员工得过且过、团队积极性不高?你需要一条“鲶鱼”

 深入认知 2021-03-08

“鲶鱼效应”相信大多数老板都听过,它源自于一个故事: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想办法带活沙丁鱼回港,虽经种种努力,可大部分沙丁鱼还是会在中途窒息而死。

后来,有人在装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沙丁鱼见了鲶鱼四处躲避,这样一来缺氧的问题得到解决,大多数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

“鲶鱼效应”的实质是一种激励精神,它旨在用一个外来因素,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激活员工工作的热情,让员工在外来刺激作用的驱动下,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图片源自网络

这个外来因素是管理者激发员工活力的有效措施,具体是指通过引进优秀人才来激活原有员工的活力,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激荡效果。

传统商贸企业中,有很多老员工都是在吃大锅饭,是因为他们工作内容都已经有一套固定模式,收入、提成也相对稳定,没有太大变化,久而久之导致整个团队氛围没有了竞争意识,这些员工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对企业来说可不是好事。

因此企业管理者就必须寻找一些“鲶鱼”来刺激一下这些“沙丁鱼”,比较常见的方式就是从外面新招一些优秀的员工,让他们良性竞争,外有压力,内有竞争气氛,员工才会有紧迫感,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实现“引进一个,带动一片”的人才效应。

但值得注意的是,此种方式固然好,如果操作不好也会有一些问题。

比如,新来的“鲶鱼”肯定是不太受“沙丁鱼”群欢迎的,在企业内部如何让他们和平共事是需要研究的;其次,如果新“鲶鱼”太多的话,可能会引起“沙丁鱼”集体出逃,对企业来说,员工大量流失显然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管理者既要让“鲶鱼”来带动团队竞争氛围,又不能太过,给一些老员工太重的心里压力,要学会四两拨千斤。

“鲶鱼效应”的方法也带给企业许多重要启示。

第一,突破常规思维。

在企业发展发展时间长了之后,都会陷入一种固有状态之中,好的一面是比较稳定不出错,不好的一面的是员工容易陷入舒适圈,企业发展脚步放缓,管理者应该吸收新的东西,突破常规思维,不断追求更先进的管理方式,让企业更有活力。

第二,时刻保持危机意识。

这和第一点有一些类似,就是不能长时间处于温床之中,时刻保持警惕,不管是内部管理还是在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有忧患意识,时刻注意防范于未然,避免处于被动局面,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三,解决问题时,迅速不拖沓。

当企业遇到管理问题时,要迅速做出判断,找出解决方案,并且在执行时要求所有员工必须遵循,要雷厉风行不拖沓,越是果断收到的效果越好。

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有格局眼光,在关注外界市场变化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内部管理,当团队效率长时间处于一个稳定区间没有增长时,应该试着找寻方式有所突破,不能敷衍了事,任其发展下去,这是管理者的能力和魄力的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