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大家临床使用白芍经验

 建明的中医馆 2021-03-08

1.于鸽枕教授自拟治痛缓急汤用以和血舒筋,缓急止痛,疗效颇佳。药用白芍、甘草、川芍、牛膝、柴胡、僵蚕,随证加减,方中重用白芍30~50g。(《名中医治病绝招》)

2.龚去非教授习以细辛治疗三叉神经痛,同时配伍重剂白芍30~50g,止痛功效尤强。(《中华名医特技集成》)

3.周本善主任医师常用白芍治疗风阳头痛,虚风眩晕,肝气胸胁痛和胃皖痛等,用量为10~60g。周医师认为白芍养血柔肝,功擅缓急止痛,其疗效与用量相关。(《方药心悟》)

4.吴荣祖文医生用白芍30~60g,配炙甘草,每日1剂,

水煎分3次服。治疗肌肉痉挛综合征32例,疗效显著。病在上肢,配桂枝、伸筋草;在下肢加续断、牛膝;在肩背颈加葛根、川芍;在胸胁加柴胡、桔梗;在腹部加佛手、白术。(云南中医杂志,1991,12(1):20 )

5.万友生教授常用四逆散加味治疗肝经郁滞胸胁疼痛,方中重用白芍60g,取其滋养肝体,柔缓筋脉,解疼止痛之功也。(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

6.司徒树长教授认为慢性咳喘常有与肝气上逆和心脉瘀阻相关者。若肝失所养,木气亢逆,升动太过,势必冲击肺金,致使肺金失其宣降机能,发为咳喘。故自拟柔肝降逆汤以降肝之逆气,则咳喘自平。药用白芍、杏仁、川朴、旋覆花、代猪石、积壳、地龙、甘草。方中重用白芍60g,临证每获良效。《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7.朱志超医生常用当归、川芍、白芍、赤芍、白芷、独

活、细辛、僵蚕、薄荷、甘草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偏头痛,常获佳效,方中白芍用量为30~120g。(四川中医,1992(11):27 )

8.严燕羽主任医师善用止痉汤加减治疗面肌痉挛,方药:丹参、杭芍、葛根、地龙,其中杭芍用量为10~150g,疗效显著。(中医杂志,1985,26(3):77 )

9.桑景武教授是长春名医,在治疗消渴时,凡无明显

证,舌不红者,皆以真武汤加减治之,方中白芍用量为50~100g。(《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消渴卷》)

10.郭维一主任医师是陕西名医,曾治一盛夏畏寒大汗属少阴虚寒、营卫失和患者,药用桂枝、白芍、附子、白茯苓、干姜、细辛、炙麻黄、慧、防己、甘草、大枣,中白芍用量为120g。(《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奇症卷》)

11.《医学衷中参西录》载高夷清先生治疗1例阴虚

化阳小便不利,水肿甚剧,大便旬日不通之患者,用白6两,阿胶2两,尽剂二便皆通,肿亦顿消。

……乡巴佬不但会上山采药做草药郎中,要看书学习也不比书呆子差,为什么呢?因为乡巴佬能静下来看书也,但这个白芍的临床使用就写了一个小笔记本……继续忽悠:白芍不仅滋阴养血,且具泻木疏土,益阴化阳,二便之功。

《本草经读》谓白芍“气平下降,味苦下泄而走血……白芍,苦、酸、甘,微寒。归肝、脾经。通补之剂也。有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之功效。主治肝血亏虚,月经不调,痛经崩漏,胎产诸疾,阴虚阳亢,血虚风动,血虚肝旺、拘挛疼痛,胸腹胁肋疼痛,病疾腹痛,自汗盗汗等。

白芍善补能泻,两入气血,而主阴血诸证,其功主二十:

①补血

②补阴;

③固敛阴血;

④补调五脏;

⑤调和气血;

⑥固膝

⑦敛汗;

⑧安脾胃;

⑨抑阳;

(10)清热;

(11)平逆;

(12)散郁;

(13)缓急止痉

(14)止痛;

(15)宁神除烦;

(16)散瘀利血脉;

(17)利水消肿;

(18)除痹;

(19)通大便;

(20)止血痢。

现代又常用于治疗糖尿病、冠心病、免疫性疾病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