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孩子感到绝望之前,先对自己进行这几个灵魂拷问(下)

 长沙7喜 2021-03-09
图片

今天接着上篇继续为大家送出“灵魂拷问”。

在我们对孩子的表现失望不满,甚至一度感到绝望的时候,我们先对自己发出一些“灵魂拷问”,看看作为孩子最大凭借的父母,“尽人事”这方面,我们做得足够了吗?

我们调动孩子的主动性了吗?

有的父母常常抱怨孩子,觉得孩子“没心没肺”,自己的事情自己都不上心,父母在旁边替他着急上火,催着骂着打着,孩子也只能往前挪动一点点。

这里面有多重原因,一方面,得承认ADHD本身就是孩子大脑里的小怪兽。

他们大脑的执行功能受损,一些特别需要费脑子的事情(比如学习)对他们来说是很艰巨的任务,他们本能地想要逃避。

可是另一方面,也需要警惕父母过度的控制,剥夺了孩子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让他们失去了自我要求、自己成长的内驱力。

我们作为大人,也许都会有一个生活经验,不归我们负责的事情我们往往没有太多积极性。

这里其实说出了一个心理学上的原理,掌控感对于动机的影响。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动机。

美国的心理学家Edward L. Deci与Richard Ryan提出了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

他们认为人如果持续有动机做一件事情,必须满足三大需求:自主感、胜任感和需要感。

1

自主感

孩子是不是自己有决定自己事情的权利?他每天做什么作业,什么时间写作业?怎样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有没有自己做主的空间?还是完全被你安排到了每一分每一秒?

2

胜任感

胜任感——孩子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有没有成就感?任务相对于他的能力是不是太难?他是不是总是遭遇挫败?他是不是总被批评指责?

3

需要感

他做一件事情有没有被人需要?他可以不可以因为自己洗碗而被妈妈由衷地感谢,帮助他人分担了家务压力?

当你对孩子感到绝望的时候,需要反思,我们有没有给孩子提供获得这三种感觉的机会?

ADHD孩子并非没有内驱力,你可能会发现,他们在感兴趣的事情上可以调动异乎寻常的能量。

他们也同样有希望培养良好而健康的自我驱动力,很多优秀的成人ADHD都是此中典范。

我们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看看是否能在以下方面做出改变: 

  • 发现孩子的兴趣,尽量让学习过程变得有乐趣;

  • 给孩子更多的选择,增加“他说了算”的机会;

  • 分解复杂的任务,提供必要的支援,让孩子获得更多“胜任”的感觉;

  • 向孩子寻求帮助,感谢孩子的努力,让他获得“被需要”的感觉;

我给孩子的任务符合他的能力水平吗?

这和我在上一篇推送中提到的第一个问题息息相关,我们先要了解孩子的基线水平,知道孩子现实的能力是什么,然后,根据孩子的能力为他提供适合的任务。

任务太难,孩子只会失败。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

不要再被什么老狮子把小狮子们踢下悬崖,让小狮子自己顽强爬上来这样的故事蛊惑了。

这类故事首先很可疑,可能和温水煮青蛙一样是被编出来却又广为流传的鸡汤文专用案例。

就算它是真的,也是个错误的教育案例。

人不是野兽,不需要丢在野地里自生自灭。

人类的孩子在出生之后很长时间,都不会走不会觅食。这漫长而脆弱的童年期正是为了大脑更好的发育而进化出来的,可以让人类的孩子有更多时间得到长辈的教导。

这种教导应该是循序渐进、因人而异的。

对于ADHD孩子,他们大脑调节情绪的功能比较弱,如果任务太难,他们会迅速被挫败感包围,想要抛下任务逃跑。

表现出来的样子,就是畏难情绪爆棚,拖延、磨蹭、放弃任务。

与其恨铁不成钢,指责孩子意志力不强。不如为孩子分解任务,让孩子有勇气踏上第一个小阶梯。每次成功迈上一步,就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让孩子有信心迈上下一个楼梯。就这样一个又一个,托着孩子一步步前进。

这也应和了我们上面所说的给孩子“胜任感”。

这种被称为“脚手架”式的教育方法是所有ADHD行为干预方案都倡导的基本原则,它可以被用在ADHD孩子教育的方方面面。

不要被自己的理想目标绑架,孩子任何一个任务完成有困难,我们都该先问问自己有没有搭手架,脚手架搭得够不够细?——哪怕那个任务在我们看来极其简单没有难度。

一篇作文写不下来,可以先写一段,或者大人把开头结尾写好,让他填中间。

不会的生字太多,可以先口述,由大人记录下来,再让孩子抄一遍。

总之,想尽办法让孩子觉得任务比较简单,自己可以胜任,这样他才不会逃走,会自己启动第一步。

我给孩子提供及时的正反馈了吗?

我很多次在文章里提到,ADHD的孩子,需要即时反馈。

他们很需要在一项任务完成之后就立即得到一个特定想要的奖励或者结果。

跟他们语重心长地讲述“好好学习是为了十年后有个好生活”对他们是没有用的。他们的大脑不会让他们为十年后的美好生活现在就付出努力。

还不如跟他们说“写完这页练习就可以看动画片了”,他们可能马上就开始动笔了。

正反馈可以是精神上的夸奖和鼓励,也可以是物质的玩具或者零食,当然也可以是孩子喜欢的游乐活动。

其中,最简单也最好用的就是夸奖。

之前在一篇文章里写过,越是孩子表现不好越要找出各种好的方面夸。没看过的朋友可以再看一下:

大过年的,你吼孩子了吗?

级别高一点的就是代币奖励。

正规的行为干预计划往往会有一个详细的代币制奖励系统,结合一段时期内设置的目标行为提供积分奖励,增加孩子完成任务的动机。

使用起来也有许多细节上的注意,要提前订立行为合约,要共同商定奖励物,最好不要直接使用金钱奖励。

还要避免孩子将每一项任务都和奖励挂钩,变成一场要挟。

总之,当我们对孩子的表现感到绝望的时候,反思一下,我们这一天是不是不停在骂孩子,夸孩子的机会多吗?有没有给孩子完成起来特别艰难的任务设立代币奖励呢?

其实,这样的“灵魂拷问”还可以写很多很多。

我不是想要质问责难ADHD孩子的父母,相反,我是想通过这种方式鼓励那些陷入“绝望” 的爸爸妈妈们。

当我们觉得自己陷入绝境的时候,很可能是我们不知不觉钻进了牛角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问题”上,而忽略了“问题”旁边可能有的办法。

有时,转化一下视角,改变一下思维的路径,就有可能迎来柳暗花明。

ADHD不是什么精神绝症,它不过是一种大脑的特质,有着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适合的教育提升孩子的执行功能,最终成功开拓自己的人生。很多成年ADHD都很优秀,有着幸福的人生。

你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全中国ADHD孩子有2300万。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让我们好好学习,做更好的父母。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