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松长:《战国纵横家书》的书手与书体

 馱夫 2021-03-09

图片

图片

图片

马王堆帛书 战国纵横家书

《战国纵横家书》是在书法界享誉很高的马王堆帛书中的一件,临写研创者甚众,但能全面审读整件帛书的人可能并不多,故很有必要对这件帛书抄写的书手与书体的差异作些介绍和分析。

这件帛书抄写在高24cm,长192cm的半幅绢帛上,共二十七章,见于《史记》和《战国策》的有十一章,其他十六章不见于现存的传世古书,因为其内容绝大部分是关于战国纵横家的言论,故整理小组将其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

帛书首尾基本完整,共三二五行,每行四十字左右,大致一万一千字。无上下界栏和直栏分割。它在墓中是呈折叠式存放的,出土时断裂成很多帛片,且多有破损,经过棺液的浸泡,片与片之间多有墨迹互相洇渗痕迹。原书无书题、章题,每章章首有黑圆点作间隔符号,章与章之间连写不提行。文中避汉高祖刘邦讳而不避汉惠帝刘盈讳,其抄写年代大致在汉高祖在位期间(前二〇六—前一九五)。

令人惊诧的是,这件长度不到两米的帛书竟然是由三位书手抄写而成,且三位书手所抄写的书体差异明显,这在马王堆典籍类帛书中是唯一的一件,故尤其值得关注。

从第一行至第二三五行为一位书手所抄(下面称为书手a),占整个帛书篇幅的三分之二行,从整体书风来看,其笔道刚劲有力,字体构形伸展自如,且能在没有栏格规范的卷面上将文字书写得张弛有序,富有书法趣味。但有点遗憾的是,自卷首数十行之后,涂改之处越来越多,这也许是这位抄手对自己的书法水平太过自负,故抄写时太过随意所致,但这已严重影响到了帛书卷面的整洁美观,故主事者另外找了一位书手(下面称为书手b)来抄写。可这位书手的书法风格明显不同,且抄写之初还颇显拘谨,其书体风格与书手a形成较大的反差。也许是因为书体的反差有点大,故主事者又在帛书的最后一章即第二十七章的抄写时,又换了另一位书手来抄写(下文称为书手c),但这位书手的书法水准显然更不如前,其所写字形更小,用笔又比较柔弱,全然没有书手a那种刚健之气。也许是因为第三位书手所抄书体的反差更大,主事者甚不满意,故干脆叫停,从而使帛书卷尾还剩有大幅空白,使其成为一件没有抄完的典籍文献。三位书手所抄的篇幅虽多少不同,但其各自的书体差异非常明显,我们无妨从笔画、结构和章法三方面分别作一些比较分析:

图片

马王堆帛书 战国纵横家书(部分)

笔画特征分析

横画

在对横画的处理上,三位书手不尽相同。书手a横画起笔有的圆转,有的方正,最大的特点是收笔时先下顿蓄力,然后略向右上挑出,其上挑笔画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雁尾笔意,所谓“蚕头雁尾、一波三折”的隶书特征已多有表现。相对而言,书手b的横画上挑笔画并不明显,也就是说其隶书的笔意并不是很明显。书手c的横画中只是偶有上挑的笔意,大多数基本没有上挑的隶书笔法,如字例中最后面的三个“而”字的横画就是较为典型的例子。(见表一)

折画

《战国纵横家书》作为秦汉之交古隶的代表之一, 其折画既有圆转, 又有方折, 相对比较自由随意。故在这一笔画的构形处理中, 三位书手的方式并不一致。如书手a在折笔时, 多以方折为主, 棱角分明;但也偶有圆转的折法, 特别是在写带有“勿”字构件的字时, 笔画多圆折有致,如图片(217)( 注:数字表示行数,下同) 、图片( 227 ) 、图片( 231 ) 等字。书手b则基本上是圆转的笔法,如字例中的“而”和“国”字,其转折处都显得婉转有度。书手c则也是以圆转的笔法为主,但其圆转的程度又比书手b要含蓄内敛许多。(见表二)

捺画

捺笔的波磔是隶书的显著特点,《战国纵横家书》的捺画有长捺和短捺两种,长捺较为舒展,短捺比较拘谨。书手a的文字构形中,无论长捺还是短捺,都有很明显的隶书波磔意味;书手b的捺画则无论长短,都难见笔锋上扬的波磔痕迹,只有线条粗细的变化,可以说它还处于隶化的初期阶段;书手c则介于书手a和书手b之间,有些字有了笔锋上扬的态势,有的则没有。(见表三)

装饰性笔画

《战国纵横家书》中的装饰性笔画有两种:一是超长笔画,一是肥笔。

超长笔画往往是由竖向线条延伸而成的,我们可以根据延长过程中的形态将其分为两种形态:即超长竖笔和超长斜笔。其中的超长竖笔多一笔下拉,没有多少粗细变化,但其长度往往超过文字形体的一半以上,这一点,三位书手的表现基本相同(见表四),如所举字例中的“仁”“后”“虽”“计”等字,前两字是书手a的,后两字是书手c的,但两者下拉的笔意却都是一样的。超长的斜笔则多在下行的过程中下压笔锋,然后加入明显的粗细变化,如字例中的“患”“所”二字中的下拉斜笔就是比较典型的代表,其笔画的运行是细入起笔,然后在向下行笔的过程中越来越粗,最后收尾提笔时向上行,形成隶书中特有的上挑笔法。这种下拉的斜笔在书手b的字例中就不太一样,如“心”和“必”字的下拉斜笔就基本上没有粗细的变化而显得比较单调,缺少粗细变化的艺术趣味。

肥笔是将字的最后一笔写得非常粗重的隶书笔法之一,这种笔法,在书手a中不是非常明显,如字例中195行中的“也”字就是其例,但也有特意加粗者,如表四,223行中的“也”字,就明显加粗了最后一笔的笔画。这方面较有代表性的如书手b中270行中的“也”,其肥笔特征就非常明显。

图片马王堆帛书 战国纵横家书(部分)

结构特征分析

文字的结构处理往往是书体构形中最富艺术趣味之所在,《战国纵横家书》中三位书手的表现手法虽多有差异,但在文字结构的处理方面基本上都离不开字体形态的掌控和偏旁构件的组合两个部分,下面我们且分别从这两方面作比较分析:

字体形态

三位书手所抄写的《战国纵横家书》,尽管风格各异,但其书写的文字形体都大致可分为长方形、正方形、扁方形三种,这三种文字形体的共同特征是字的长度有差别,但宽度基本相同,故在整体上显得纵有列而横无行,在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毫无呆滞死板之态。下面我们且分别从同一列文字中选取三种字体形态兼不同片段来看不同字体形态有机组合后的效果,从表五可以看出,无论是哪位书手,基本上都能很好地将这三种形态的文字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毫无违和之感。例如书手a的两例是扁、长、方和扁、方、长的组合,书手b是长、扁、方和长、方、扁的组合,而书手c也是扁、方、长的组合,这些组合方式各有不同,大多因字而成,可以说是完全没用定式,但都很自然生动地展示了三位书手对字体形态的把控能力。

构件组合

如果说,字体形态的有机组合是章法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话,那么,偏旁构件的组合则是每个文字造型中很关键的着力点。大家知道,汉字的构件组合关系无非就是上下组合(包括上、中、下组合等),左右组合(包括左、中、右组合等),内外组合(包括半包围和全包围组合等)等几种方式,这里,我们且以最常见的上下组合,左右组合关系的字体分别举例做些分析:

《战国纵横家书》上下结构的字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上松下紧型,上紧下松型,上下结构紧密型。

上松下紧型的字,上半部分写得比较舒展,下半部分写得相当紧凑;如图片(150群)字;上紧下松型则相反,如图片(98留)字的上半部分的两个口写得小而紧密,下半部分的田则写得很大很舒展。上下结构紧密型的字如图片(06胃)字,其上下两部分紧密胶着,可谓浑然一体。

《战国纵横家书》中左右结构的字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左右均衡型和左右避让型两种。左右均衡型的字书写时很注意左右两部分的高低匀称,所占空间大致相等,如图片(13愿)字、图片(30教)字、图片(57林)字、图片(120计)字、图片(125欲)字、图片(133杀)字。可以说这些都是左右均衡的字例,这些字尽管其左右构件的笔画多少不同,但都作了一定程度的均衡处理,故看上去并没有左轻右重或左右失衡的毛病。所谓左右避让就是在书写的过程中,有意打破文字本身的平衡,通过对文字构件的穿插避让处理,形成参差错落的字体形态,使字形更加生动活泼。这大致可归纳为两种类型,即左紧右松和左松右紧型。(见表六)这类偏旁构件的组合还可以通过挪位,也就是挪动其固有位置来取得艺术的美感。这种挪位处理大致有上下异位、左右移位、部件倒置等几种表现手法,如(表七)所列之字,都属于这种类型。

章法

《战国纵横家书》由三位书手合作完成,每一位书手都有自己的文字风格,章法也各不相同,我们且按等比例截取的方式各截取三位书手的部分字迹来作一下章法的比较分析:

空间布局

《战国纵横家书》无上下界栏和直栏分割,因此书手在抄写时可以自由把握字距、行距,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书手a字最大,书手a占用的篇幅更宽,同时,他的字距适中,行距较自由,但总体来看,又行距适中,疏密有度;书手b所抄写的字距、行距都是最大的,整体看起来有些稀疏,字与字之间的关系不够紧密;书手c的字是最小的,墨迹比较淡,其字距和行距的控制较弱,故下半部显得紧凑有余,疏朗不够,有一点局促和拥挤。

位置处理

同样,由于没有上下界栏和直栏分割,故字距、行距比较自由,文字间的错位关系也丰富多样,再加上书手在字体结构上刻意的穿插避让,故整体看起来自由生动而富有韵律感。以书手a为例,列与列之间并非严格的平行关系;行与行之间的字也完全不在一条直线上,比较自由。同时,其字的书写总体是纵向取势,修长舒展,以方笔为主,间或方圆并用,整篇作品方正挺拔但不板滞,活泼自由而不肆意无度。

风格特征

《战国纵横家书》中的三位书手书写风格并不相同,下面试作一下简单的对比分析:从笔画上看, 三位书手的字大多是纵长取势,舒展修长,但三者的区别是书手a的字有更多隶意——横画有了上挑的笔意,“雁尾”的意味很浓,捺画笔锋上扬,有波磔的意味,折画以方笔为主,方圆并用,大有郁拔纵横之气象。书手b的折画则以圆笔为主,故书体比较圆润,没有了雄强之气。书手c则是介于二者之间,其捺笔有的方折,有的圆折,横画有的表现出雁尾的意味,捺笔也偶有波磔,但隶书的意味并不明显,故书体比较古拙。

图片

马王堆帛书 战国纵横家书(部分)

从结构上看,三位书手都比较善于处理偏旁结构之间的关系,在字形的取势上多以长方形为多,同时,通过调整文字结构之间的疏密关系、避让关系和挪位处理,都能使书体富于变化,进而使文字排列参差错落,富有律动感。

从章法上看,书手a的字最大,舒朗挺拔,空间布局比较灵动,可以说是很好地把握住了书写中自由与严整的度,在自由灵动之中表现得收放自如,其郁拔纵横,雄强劲健之风格鲜明突出。书手b所写的书体圆润,字距行距都很大,显得疏朗舒缓,是一种圆润温婉的气象。书手c所书写的文字大小参差,笔道轻重不一,墨迹浓淡相间,字距、行距居中,不似书手那样大开大合,有一种小家碧玉的味道,其风格可用内敛秀逸来形容。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这样说,《战国纵横家书》是一件由三位书手所抄就,同一卷内有三种书风差异较大的书体并存的特殊帛书。这也是马王堆帛书中唯一的一件抄手数量很明确,且书体风格差异较大而并存的帛书。因此,这件帛书在一定程度上生动具体地展示了西汉时期帛书抄写的不同状态,很值得从事简帛书法研究

的同行高度关注。这件帛书因为是最受书法界追捧的帛书代表之一,很多人都以临写《战国纵横家书》而自诩,殊不知这件帛书并不是一件单一书体的帛书,而是由三位书体风格大有差异的书手所抄写,这方面,凡临写研创《战国纵横家书》者都应清晰地了解和认识。

图片

文中所用表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