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获批7个月即火速进入医保,氘丁苯那嗪重塑迟发性运动障碍治疗新格局!

 lsjtg 2021-03-09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氘丁苯那嗪在我国获批当年即进入医保,为中国患者提供可及性强的治疗新用药。




2019年我国首次开展的“中国精神卫生调查”(CMHS)显示,我国精神障碍的终生患病率高达16.6%,意味着每6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精神障碍,其中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患病率占比总和超过1%[1],给大量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但在服药控制病情的同时,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带来新问题,其中迟发性运动障碍(TD)就是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可能出现的一种较严重的锥体外系反应,此前我国尚无治疗TD的有效药物获批上市。


2020年5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创新性氘代药物氘丁苯那嗪上市,用于与亨廷顿病有关的舞蹈病及成人TD的治疗,打破了TD治疗无药可用的困局,同年氘丁苯那嗪也被纳入医保药品目录,其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纳入医保后治疗可及性的显著提升,都将使其成为TD治疗中备受青睐的新选择。



TD对患者影响严重,但此前长期无药可用




持续服用抗精神病药物1-2年及以上的患者好发TD,表现为口、唇、舌等部位的不自主活动以及四肢、躯干的舞蹈样动作和肌张力障碍。TD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但大多数患者出现的TD往往是不可逆的,且具有潜在的致残性[2]

发生TD的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和治疗依从性会受到明显影响[3],但我国精神障碍诊疗中对TD的重视程度仍显不足,例如患病率分析仅有2009年一项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TD患病率高达33.7%[4],仍缺少对双相障碍、重度抑郁等人群的患病率分析。

而此前对TD的传统治疗策略,主要是停用、转换或调整抗精神病药的剂量,但这可能导致患者精神病性复发、TD症状恶化、停药反应等问题,且TD症状在停用、转换药物后仍可能存在。2015年我国第二版《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建议,对出现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首先换用引发TD可能性小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必要时可合用丁苯那嗪片等药物。

由此可见,我国TD治疗的现有方法存在明显局限性,患者的临床治疗需求远未被满足,需要一种安全高效的新型疗法填补空白,而2020年获批的氘丁苯那嗪就填补了这一空白,这一获批距离该药获得美国FDA批准也只有三年,整个流程可以说是非常迅速的。



获批同年即进入医保,

氘丁苯那嗪实现“两手抓”




氘丁苯那嗪是一种新型囊泡单胺转运体-2(VM AT2)抑制剂药物,它是四苯嗪的一种修饰形式,以氘原子取代了四苯嗪分子中2个甲氧基的氢原子,这一取代可以有效降低药物代谢速度,将半衰期延长一倍,明显改善药代动力学特征,从而减少给药频率,同时提高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5]

氘丁苯那嗪于2017年4月被美国FDA批准上市,是全球首个获批的氘代药物,此后也经我国NMPA按优先审评程序批准上市,是国内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的氘代药物,能够一路“迅速过关”,显然与氘丁苯那嗪优秀的作用机制,以及填补临床需求的迫切性有关。

而在2020年医保谈判中,氘丁苯那嗪还是6种被正式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的罕见病药物之一(与亨廷顿有关的舞蹈病适应证),治疗成人TD适应证也被纳入医保,相应降价政策也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落地,大幅提高治疗可及性,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大型临床研究体现持久良好疗效,

氘丁苯那嗪获得国外指南高度推荐




基于ARM-TD、AIM-TD两项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III期研究,氘丁苯那嗪治疗TD的疗效得以确立,其中ARM-TD研究是一项安慰剂对照的灵活剂量试验,纳入117例中重度TD患者,氘丁苯那嗪组治疗剂量从每天12mg开始,每隔1周增加6mg,直至TD得到满意的控制、出现不能忍受的副作用或达到每天48mg的最大剂量,6周内滴定至最佳治疗剂量,主要研究终点为患者从基线到第12周的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得分变化。

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第12周时,氘丁苯那嗪治疗组相较于基线的AIMS评分改善幅度为3.0,显著优于安慰剂组(AIMS评分改善幅度1.6,p = 0.019),次要终点方面氘丁苯那嗪组按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C)或患者整体印象变化量表(PGIC)评定的治疗成功率,也呈现相对安慰剂组的优势(CGIC:48.2% vs 40.4%,PGIC:42.9% vs 29.8%),但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值得特别关注的不良反应(AESI)发生率均较低[6]

图片

图1:安慰剂组与氘丁苯那嗪治疗组的平均AIMS评分变化趋势

AIM-TD研究则是一项安慰剂对照固定剂量试验,纳入298例成人TD患者,按1:1:1:1分组接受12mg/24mg/36mg氘丁苯那嗪或安慰剂治疗,氘丁苯那嗪同样采取治疗剂量递增的给药方法,主要疗效终点也为患者从基线到第12周的AIMS得分的变化,共222例患者被纳入意向性治疗人群中进行主要疗效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第12周氘丁苯那嗪24mg/36mg治疗组相较于基线期的AIMS评分改善幅度分别为3.2、3.3,显著优于安慰剂组(AIMS评分改善幅度1.4,P = 0.003/0.001),氘丁苯那嗪24mg/36mg治疗组AIMS评分提升50%以上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5%与33%,也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的12%;氘丁苯那嗪24mg/36mg组根据CGIC评定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49%与44%,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的26%(P=0.014/0.059)。

研究中氘丁苯那嗪治疗安全性良好,12mg/24mg/ 36mg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9%、44%、51%,与安慰剂组(47%)相似;无严重致死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嗜睡、呕吐、无法静坐等,处置均较为容易[7]

图片

图2:AIM-TD研究中不同组的AIMS评分变化情况及应答率

基于以上研究体现的疗效和安全性,2018年美国神经病学会(AAN)TD诊疗指南更新[8]、2019年版加拿大TD治疗推荐[9]、2020年美国精神病协会(APA)精神分裂症诊疗指南[10]均建议,将氘丁苯那嗪等新型VMAT-2抑制剂作为TD的一线治疗用药。我国目前尚无专门针对TD的诊疗指南,但氘丁苯那嗪获批并进入医保,也将有力推动其在TD临床诊疗中的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Huang Y, Wang Y U, Wang H, et al. Prevalence of mental disorder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epidemiological study[J]. The Lancet Psychiatry, 2019, 6(3): 211-224.
[2]Zutshi D, Cloud L J, Factor S A. Tardive syndromes are rarely reversible after discontinuing dopamine receptor blocking agents: experience from a university-based movement disorder clinic[J]. Tremor and Other Hyperkinetic Movements, 2014, 4.
[3]McEvoy J, Gandhi S K, Rizio A A, et al. Effect of tardive dyskinesia on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nd schizophrenia[J].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2019, 28(12): 3303-3312.
[4]Zhang X Y, Qi L Y, Wang F, et al.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prevalence, risk and clinical correlates of tardive dyskinesia in Chinese schizophrenia[J]. Psychopharmacology, 2009, 205(4): 647-654.
[5]Stahl S M. Comparing pharmacologic mechanism of action for the vesicular monoamine transporter 2 (VMAT2) inhibitors valbenazine and deutetrabenazine in treating tardive dyskinesia: does one have advantages over the other?[J]. CNS Spectrums, 2018, 23(4): 239-247.
[6]Fernandez H H, Factor S A, Hauser R A, et 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deutetrabenazine for tardive dyskinesia: the ARM-TD study[J]. Neurology, 2017, 88(21): 2003-2010.
[7]Anderson K E, Stamler D, Davis M D, et al. Deutetrabenazine for treatment of involuntary movements in patients with tardive dyskinesia (AIM-TD): a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J]. The Lancet Psychiatry, 2017, 4(8): 595-604.
[8]Bhidayasiri R, Jitkritsadakul O, Friedman J H, et al. Updating the recommendations for treatment of tardive syndrom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new evidence and practical treatment algorithm[J]. Jou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 2018, 389: 67-75.
[9]Ricciardi L, Pringsheim T, Barnes T R E, et al.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 for tardive dyskinesia[J].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19, 64(6): 388-399.
[10]Keepers G A, Fochtmann L J, Anzia J M, et al. The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20, 177(9): 868-872.

迟发性运动障碍诊疗实践调研问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