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部厚重感十足的历史电影,朴实的小人物,却撑起了几个时代

 得心电影 2021-03-09

看过《茶馆》这部电影你会发现,这部电影有着无与伦比的历史厚重感,没有任何大场面和画面炫弄技巧,只是凭借演员传神的表演和精湛的台词,撑起这样一部展现纵跨半个多世纪社会变迁、人间百态的活教科书。沉下心来,选一个安静的时间,看完这部电影,你会有所收获。

原创声明:本文由得心电影编辑得心原创,感谢分享,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究!

在合适的时间,看一部合适的电影,你会收获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凉,若是常驻,得心愿奉上一篇最真实精彩的影评陪你走完这一场!

在此先怀念一下电影原著的作者老舍,“年近古稀的偏体鳞伤的老舍,面对着家人不让进门,朋友不敢见自己,心灰意冷的老舍独自走出了生活了16年的百花小院,来到德胜门外城西北角上的太平湖,坐了整整坐了大半个晚上,然后步入湖水自尽。”1968年,老舍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且获投票第一名,但是老舍当时不在人世,此次的诺奖给了川端康成。真可惜!

《茶馆》这部话剧被原作者老舍先生赋予了极丰富的历史人文风貌与深刻的批判现实主义,能够成为传世的不朽经典自然是当之无愧。这是一部文学经典的作品,通过茶馆视角反映不同时期社会动荡下人民的贫苦生活,诸多人物变迁的改变让人内心复杂,多次革新,结局尤其刺激人心。而由众多老一辈表演艺术家组成的原班人马在1982年拍摄的同名电影,又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了延伸与突破。

一座小茶馆,开在动荡的中国近代,灭亡的清王朝,到军阀割据,到内战,即使小心翼翼地服侍着客人,也躲不过命运的剥夺,在那个几乎没有特效的电影年代,纯靠演员的自我修养,把一个时代讲述出来。开始,曾经在话剧中出现的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就让我无法自拔的进入了《茶馆》。大时代的变迁,茶馆里三教九流的人们随着时代的变化。无论是门庭若市、门可罗雀还是人走茶凉。

对社会与历史的变化,表现得捉襟见肘,传递给观众的是人生的无常、命运的艰辛,很凄苦很悲怆。精彩的部分是北京味的对白,奴才腔调的表现非常传神,一群奴才的百态。每个人都张口闭口“爷”,因为他们都是奴才,趋炎附势的奴才,见风使舵的奴才,恃强凌弱的奴才,两面三刀的奴才。每个人物,都有非常明显的两面性。

影片中每个演员都像就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角色本身,配得上表演艺术家的称呼,最佳表演应该是童超,简直绝了!结尾看得心如刀割热泪盈眶,但是,我们最终没能跳出循环。一个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艺术家们精湛的演技,一举手一投足一张嘴一个眼神,把各个时期“莫谈国事”却又深处时代背景下的人们演活了。地道的北京话听着真亲切!

常四爷简直就是个弹幕机。年轻的时候说:这大清国,是要完啊。中年的时候说:大清国到底是完了,该亡。老年的时候说:我爱我们的国啊!可谁爱我呀?悲哀的是,愤怒的、能干的常四爷,终究只能为自己捡几张纸钱,往空中一撒。一句再见之后,就再也不见了。

“小字辈”人的出现最让人觉得可怖。话剧改电影,比小说改电影还不容易,发生在“茶馆”外的场景到底加得有些生硬,这部电影更像是对不可复得的话剧现场留存了一份珍贵的精修影像。

我总是以为过去的人善良单纯,但是看了老舍的作品之后,发现人们还都那样,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些人偷奸耍滑,坏事做尽,有些人善良耿直,却没有好下场,坏人坏事时时有,而好人好事也并非无,简而言之,那个社会,活着已经不容易了,一切都慢慢来吧,油嘴滑舌,鸡贼心眼的人太多。

管他什么时代,原来丑陋的现实都是一样的,六十年一场大梦,老掌柜看尽花开花落,我看你,你看我,都是梦中人物,戏中人物,梨园中人物。只要人类社会还在,这个梦都会继续下去。

老舍先生是真正有大格局的创作者,虽然他用文字穿透并还原了历史的样貌,但他实际聚焦的还是每一个渺小个体,他们的挣扎悲喜,他们的被牺牲、被抛弃,他们的求而不得,这也是《茶馆》为何伟大的缘由。同样可贵的是,老舍写出本剧时,他所透露出的难得的对新时代浪潮的怀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