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4.中国古代的车马

 初高中古诗文 2021-03-09

154.中国古代的车马

作者:gkgushiwen

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的车是牛或马拉的(辇除外),车供给人们乘坐。而车据传是夏代的车正奚仲发明的。

    《易·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是讲人们赶着马车或牛车到远方进行贸易。马车古名小车,是供贵族出行和作战用的;牛车古名大车,一般只用来载运货物。

    最早的车是用来立乘的。古人在行车途中用扶式俯首的姿势表示敬礼,这种致敬的动作也叫做式。《左传·崤之战》就有这样的记载: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后来才可以坐,称之为安车。供年老的高级官员及贵妇人乘用。高官告老还乡或征召有重望的人,往往赐乘安车。而骑马是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的事。

      古代的车除了供贵族乘坐外,主要是用来作战。一个国家兵车的多少,常常成为综合国力的象征。因此就有了“百乘(shèng)之国”、“千乘之国”甚至“万乘之国”的说法。

      指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乘”作为乘车是一车四马;作为战车,应理解为一个战斗单位。车上有御(驾车的)、射(主要攻击力量)、车右(防卫的)3人,车下75个步兵,一乘指75人的兵员。

       古代乘车很讲究礼仪。贵族出行所用的车,左为尊者,中间是御者(驾车的人),右边是陪乘人称骖乘(参乘),其任务在于随侍尊者,防备车辆倾侧。 

       作战时:主帅所用的车,则左边为御者,中间是主帅,右边是卫兵,称为车右(戎右),其任务是保护主帅,排除车行中随时可能出现的事故。注意:车右和参乘浑言无别,析言则异,上文已经指出。一般兵车,则左为持弓甲士,中间是御者,右边是持矛的甲士。

下面举出一些中国古代与车马有关的词语:

舆:古代马车的车厢。舆前部的横杆即轼,可以凭依扶手。古人乘车是站在车舆里的,叫立乘。宋代苏轼,字子瞻。名和字之间有扶轼而望的关系。

绥(suí ):车上的绳子,供人上车时手拉用的。

辋(wǎng) :车轮的边框。

毂(gǔ):车轮中心有孔的圆木,是用来穿车的辐条的。

辐:是一根一根的木条,一端接车辋,一端接毂。

辖:车轴的两端露在毂外,上面插着一个三四寸长的销子,叫做辖,目的是使车轮不外脱。

轊(wèi):古代套在车轴头的金属筒状物。

轫:是阻止车轮的一块木头。行车时先要把轫移开,若以启程称为发轫。

辕:驾车用的车杠,后端和车轴相连。辕和輈是同义词。区别开来说,夹在牲畜两旁的两根直木叫辕,适用于大车;驾在当中的单根曲木叫輈,适用于小车

轭:车辕前端架在牲口脖子上的横木。

騑:驾车的如果是三匹或四匹马,则有骖服之分。两旁的马叫骖,中间的马叫服。一说服的左面是骖,右叫騑。笼统的说骖和騑是同义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