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文言虚词“然”用法详解

 初高中古诗文 2021-03-09

作者:gkgushiwen

     然,《说文解字》:烧也。从火,

(rán)声。

《说文解字》:犬肉也,读若然。据此,然是个形声兼会意字,本义应该是用火烤犬肉。后来,然被借用为虚词。本字然只好再加火字旁表示本义了。下面重点来说一下,然的虚词用法。

一、代词。

1.表近指。译为:这样。

河东凶亦然。(《寡人之于国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劝学》)

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2. “若……然”连用,译为:像……那样(似的,一样,样子)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二、连词。

1.表示转折,译为:然而,可是,但是,却。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退秦师》)

2.表示让步,译为:虽然。

然知今人巧,未觉古人迂。(《寄南阳谢外甥》)

3.表示承接关系。译为:于是,就,便。

灵公曰:“善。”然不伐蒲。(《史记·孔子世家》)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庄子·外物》)

4.表示条件关系,译为:才。

夔、玉更相白于太祖,太祖取所铸钟杂错更试,然知夔精而玉之妄也。(《三国志·魏书·杜夔传》)

三、副词。表示应答,译为:对,是。

太后曰:“然。”(《触龙说赵太后》)

四、动词,带宾语,即“以……为然”,译为:“认为……对”。

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促织》)

五、助词。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地,着,有时无法译出。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黔之驴》)

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六、固定结构。

1.然而,表转折,译作:这样却。或直译为:可是,但是。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2.然则,表承接,译作:既然如此,那么。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