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科学的态度重新认识一下我们“体内的气”!

 winriman 2021-03-09

我们人体的气,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与生俱来,出生时便有的,这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精气,贮藏在肾中,也称为先天之气;二是来自于饮食物,经脾胃消化吸收后的营养物质,即水谷之气,因是出生后才由人体从外界获得的,所以也称为后天之气;三是由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即空气)三者相结合便是人体的气,因此,气的生成与我们每个人的先天遗传、饮食营养是否丰富,以及脾、肺、肾等脏腑的功能是否正常有着密切的关系。气是如此的重要,那么它有哪些作用呢?人体的生命活动的各种变化都是气运动和变化的结果,归纳起来,气有五大方面的作用。

一、推动作用 :气有很强的活力,是人体活动的原动力。如果体内的气不足,即气虚,则其推动力作用减弱,无力推动血液、津液的运行,就会发生血液、津液在体内停聚从而产生瘀血、水肿等病理反应。而对于小孩,如果气虚,就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身高增长缓慢,身体瘦小等。

二、温煦作用 :“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就如同水在寒冷的冬天就会结冰停止流动一样,人体血液的流动必须依赖于气的温煦作用才能通畅地运行于体内,如果气的温煦功能减弱,血液流动速度就会迟缓,甚则凝结不动,这时机体就会出现瘀血的病变。如果气虚,温煦作用减弱,人就会出现畏寒怕冷喜热,体温低下,四肢不温,血、津液运行迟缓等寒象。但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气停聚在机体某处而不前行,郁结日久,就会出现发热、怕热、喜冷等 的热象表现,这就是所说的“气有余便是火”。所以说“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就如同水在寒冷的冬天就会结冰停止流动一样,人体血液的流动必须依赖于气的温煦作用才能通畅地运行于体内。

三、防御作用 :气的防御作用,即指气具有护卫全身肌表和抵御外邪的作用。中医常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意思是只要体内正气充足,就可以发挥防御作用,外邪就难侵入人体而为非作歹,人体也就不会产生疾病;但如果正气不足则气的防御作用减弱,外邪就会乘虚而入,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由此可见,气的防御作用减弱,全身的抗病能力必然随之下降,机体也容易患病,或者患病后不容易痊愈。

四、固摄作用 :气可以固摄血液在血管内循行,防止其逸出脉外。如果气虚不能固摄血液,则血液就会逸出血管而导致各种出血,如血崩、呕血、鼻衄、肌衄等,这种出血一般称为“气不摄血”。气可以控制与调节汗、尿液、唾液等液体物质的分泌和排泄,如果气虚不能固摄津液,就会产生自汗、多尿、小便失禁、口角流涎、泛吐清水和泄泻滑脱等症。气还可以固藏精液,使之不会外溢,如果气虚不能摄精,就会产生男子遗精、滑精、早泄等症。

五、气化作用:气化,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具体地说是指精、气、津液和血液各自在体内的新陈代谢和相互转化过程。如气、血、津液的生成,都需要饮食物经脾胃等脏器的作用转化成营养物质,然后再转化为气、血、津液等;津液经过脏腑组织器官的代谢,转化为汗液和尿液,这些都是气化作用的具体表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