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隐王云(5)

 lyan63 2021-03-09

正的学者,看问题总是具有高屋建瓴的角度和观点,王云先生认为,食用菌产品的生产,在中国的最大问题是无序扩张,他认为正常的产品市场交换,始终和产品供应量存在一种平衡。

们小时候读书,讲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经常说到资本家“宁愿把牛奶倒进海里”,都不给穷人喝!当时我们幼稚的心灵是多么的难过啊,因为那时候我们的牛奶概念,就是偶尔能够吃到一粒奶糖,想到那么多牛奶被倒进大海,而我们却连真正的牛奶都没见过,确实是非常痛恨“万恶的资本主义”。

今天,我们知道,万恶的资本主义政府是会免费供应儿童牛奶的,许多移民国外的人都说政府发放的牛奶劵,小孩吃不完,实际上还要大人帮着吃。倒掉过剩的牛奶,只有一个目的,不要因为过剩而出现降价,因为价格一旦下跌,除非通货膨胀,是不太可能再涨起来的(这个和强国的生活概念有点格格不入啊,但正常情况下,就是这样,物价稳定才意味着国家的稳定),那样受伤害的是整个牛奶业,作为从业者,最好的结果是短痛而不是长痛,倒掉才是最好的选择。而且到今天,中国也同样出现倒掉牛奶的事例了,只不过这个例子比较聪明,用牛奶做肥料种梨,结果是梨卖到100多元一斤。

观中国,行情不好,就出现砍果树,杀奶牛、拆菇棚之类的情况。降价竞争,宁愿亏本卖,绝不减产量,实际上都是行业成员各自为政,自杀自虐的一种实际。这无非说明了中国的各种行业协会都是如同虚设的。

云先生讲到国外的食用菌生产,基本上都是订单式的,超过数量的产品,一律销毁!而且行业协会会协调各生产单位,进行基本上按照产能比例的限产,确保均衡的承受市场变化。同时,王云先生也对国内的食用菌市场状态表示忧虑,比较通行的食用菌出产/零售价格比,在中国高度扭曲。事实上我们中国既没有稳定的市场行情,也不能遵守合理的出产/零售价格比:在国外,大致上这个比例是1/2,而中国,1/2基本上是最下限了,很多时候,甚至达到1/4。行业利润明显为垄断的商业机构所掠夺。这种掠夺的前提,是大商业的市场垄断地位和食用菌行业的协作的缺位。

云先生也很清晰的表示,中国食用菌的扩产,和低档水平的技术滥觞有很大关系,王先生同样不认同那种能够带人入门却不能保证人家正常盈利的“技术普及”。今天,我们所知道的国内食用菌技术培训机构都是行业的敌人,而这个敌人也常常就是自己。技术培训的热,主要还是急功近利和宣传误导的后果。

种低价技术带来的低价产品和低价门槛,又被政府的补贴政策放大了危险,在写本节的同时,接到福建漳州的朋友电话,他们一群人正在外地做双孢菇技术支持,然而他们说了解到的山东河南等地,尤其以山东严重,双孢菇价格已经低达1.5元/500g了,接下来,南方的投料季节将到,问题很麻烦,投还是不投?这个价格对漳州这种老产区来说是白辛苦,而对那些新产区则几乎就是灭顶之灾。面对北方遍地的双孢菇烽烟,越来越向商家倾斜的市场,连老产区都看不到曙光。

似的情况还蔓延到了高档品种,羊肚菌被官方加以某些别有用心的操作弄得也开始恶性膨胀,羊肚菌的价格跳水指日可待,而羊肚菌是有一定技术门槛的,然而这个门槛只是两型菌种的制作水平问题,有能力的生产者对技术保密和限量生产全无概念,同样导致了相当程度的盲目扩张。

些事例,都证明王云先生的远见卓识,是国内那些砖家们拍马不及的。

(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