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纵横道 ▎彼得·林奇投资法则:你无法从后视镜中看到未来

 中山春天奏鸣曲 2021-03-09

编者按

“忧虑和恐惧让股市阴云密布”,这是《巴伦周刊》在1991年的某期标题。在危机来临时,恐惧极具传染性,但谁都没想到的是,股市没过多久就有了反弹。
面对市值的波动要保持客观理性,已成为老生常谈。然而知易行难,拥有严密的数据分析能力的投资者很多,但少有人能冷静地看待事物,并拥有坚定的意志力。
无论是在90年代,还是在如今,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当我们对目前的大局感到忧虑和失望时,不妨着眼于“更大的大局”。
下文节选自传奇基金经理彼得·林奇《战胜华尔街》的第2章“周末焦虑症”,愿你在阅读中横览世界,纵享时间。
图片

全文字数共计:6687字

预计阅读时间:18分钟

每年都会有大量关于如何选股的书出版,但是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力,看再多的投资书籍,了解再多的投资信息,都是无用功。炒股和减肥一样,决定最终结果的不是头脑,而是毅力。

有些投资者,既不考虑经济形势未来发展好坏,也不关心股市未来涨跌如何,唯一做的就是有规律地定期投资股票。

另外一些投资者成天研究股市,试图寻找最佳投资时机,对未来股价走势很有信心时就买入,对未来股价走势很没有信心时就卖出。

你猜那些根本不关注股市而只是定期买入的投资者,与那些天天研究股市判断最佳投资时机的投资者,谁的投资业绩会更好呢?

也许你想不到,前者的业绩更高。

一 

我参加过的《巴伦周刊》圆桌论坛

每年年初,我都会和一帮著名的投资专家受邀参加一年一度的《巴伦周刊》主办的投资圆桌会议,这些投资专家会发表对未来经济和股市非常忧虑的看法,而这总是让我想起越忧虑反而业绩越不好的投资教训。

1986年以来,每年1月我们这些投资专家就会齐聚一堂,在这个长达8个小时的圆桌会议上畅谈投资心得,发表投资高见。

每次出席圆桌会议的投资大师阵容基本保持不变,其中包括:

  • 马里奥·加贝利和迈克尔·普赖斯,他们俩管理的都是获得高度评价的“价值”基金,最近这类基金再次风行

  • 约翰·聂夫,来自先锋温莎基金公司,我1977年刚开始管理麦哲伦基金时,他就已经是一名传奇基金经理了

  • 保罗·图德·琼斯,一位商品期货奇才

  • 菲力克斯·朱洛夫,一名国际银行家,总是忧心忡忡,不过据我所知,在他的瑞士同胞中他已经算是一个极度的乐观主义者了

  • 马克·珀金斯,投资管理专家,在他还是一名银行业分析师的时候,我就认识他了

  • 奥斯卡·谢弗,专门投资发生“特殊情况”的公司股票

  • 荣·巴伦,他专门寻找华尔街人士根本不理睬的那些冷门股票

  • 阿奇·麦卡拉斯特,一个场外交易市场的精明投资专家

二 

难以摆脱的周末焦虑症

在圆桌会议的第一节,我们会讨论对金融市场的宏观看法。主办方希望我们讨论未来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世界末日是否会来临等,但这个部分让我们这些投资专家也感到头大。

这种讨论比比皆是,一到周末,成千上万普普通通的业余投资者会讨论宏观经济和大盘走势。而我们能谈出来的东西,与业余投资者并没有什么不同,在这方面并不比他们高明。

人们在周末总有大把的空闲时间,会思考从电视或是报纸上看到的悲观消息。怪不得那些送报的总是用塑料袋子包裹着报纸,这或许有着某种暗示:报纸上刊登的内容有害,应该远离。

一旦我们把报纸从塑料袋里拿出来,就会犯下错误,因为我们一读报马上就会面对各种认为人类未来前景惨淡的报道:全球变暖、全球变冷、苏联对西方的威胁、苏联解体、经济衰退、通货膨胀等等。

关注这类新闻对于不投资股票的人来说,只会感到心情压抑,但是对股票投资者来说,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习惯。

如果投资者读报后认为,艾滋病将消灭一半的消费者,而臭氧层遭到破坏将会消灭另一半的消费者,或者是热带雨林消失将使西半球变成新的戈壁沙漠,所有现在的存款和贷款系统将会崩溃,城市和郊区将全部毁灭,那么还有谁愿意继续持有股票呢?

你当然绝不会坦白地承认:“我决定卖掉手头上盖普公司的股票,因为我周末的时候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篇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文章。”但正是由于许多投资者在周末看了报刊上悲观性文章后,做了类似的逻辑推理,才往往会造成周一卖出股票的单子如波涛般汹涌。

难怪,历史上股票出现最大跌幅的日子总是在周一,这都是周末焦虑症造成的。

同时,股市往往也会在每年12月下跌。

一方面,到了年底有很多人抛出赔钱的股票,用亏损来抵减应交所得税。

另一方面,由于12月有一个圣诞长假,数以百万的投资者有很多的空闲时间看电视和报纸,那些悲观的新闻报道让他们格外担心世界未来的命运,周末焦虑症升级成了年末焦虑症。

两方面的因素综合在一起,难怪12月的股市总是会下跌。

普通投资者会有周末焦虑症,我们这些投资专家在每年巴伦圆桌会议上也会有类似的焦虑症状,对未来宏观经济走势忧心忡忡。

1986年,我们担心货币供应量M1相对于M3的比率、格莱姆·拉德曼的削减赤字一揽子计划、西方七国会议结果和“J曲线效应”。

1987年,我们担心美元大幅贬值,外国公司在美国市场上大肆倾销,两伊战争是否会引发全球性石油短缺,外国人不再购买美国的股票和债券,消费者贷款负担过重而无力购买商品以及里根总统不能参加竞选谋求第3次连任等。

当然,并非所有参加巴伦投资圆桌会议的投资专家在所有时候都忧心忡忡。有些人比其他人忧虑得多一些,有些人这一年很忧虑,但下一年却变得很乐观。

事实上,我们在1987年对宏观经济前景和股市走势是最为乐观的,但正是在这一年发生了著名的1000点暴跌。

唯一在这一年发出警告的是罗杰斯,1988年他继续警告说全球股市即将面临崩溃。罗杰斯以准确预期出股票将会下跌就做空而出名,但尽管他提前发出了看空后市的警告,在巴伦年会上却并没有推荐当年或下一年应该卖空哪些股票。想要取得投资成功,就不要让周末焦虑症影响到自己的投资策略。

尽管我们这帮投资管理人掌管着客户的数1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在市场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但是在每年的会议上,对于未来是会发生全球性经济衰退还是经济复苏,却总是无法形成一致意见。

在1988年,也正好是1987年10月股市暴跌1000点的两个月后,我们对于未来的忧虑达到了极点。我们刚刚经历过一次股市大崩溃,于是很自然地推测明年很可能还会再来一次股市暴跌。

这让我总结出第4条林奇投资法则:你无法从后视镜中看到未来。

朱洛夫先生在1988年投资圆桌会议上发言时说:“1982至1987年的股市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还是那天圆桌会议上最乐观的说法。

在那年,我们争辩的是到底未来会出现一个一般的熊市,使道琼斯股票指数大跌到1500点甚至更低,还是会出现一个毁灭性的大熊市。

在准备参加巴伦圆桌会议之前,我本来就已经非常忧虑,晚上很少能睡个好觉。在参加圆桌会议之后,我的睡眠更糟了,一连做了3个月的噩梦。

1989年的圆桌会议比1988年的气氛要轻松一点。可是到了1990年召开圆桌会议时,原先大家一再预言将会发生的经济大萧条却根本没有发生,而且根本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将会发生,道琼斯指数不但没有暴跌,反而上涨到了2500点。

然而,我们又找出了一些新的应该逃离股市的理由:房地产业崩溃了,我们忧虑的灾难表上又多了一项。让我们感到忧虑不安彻夜难眠的是,股市已经连续7年上涨,未来股市肯定不可避免地将会下跌。

我们现在担心的是,过去这7年股市行情太好了。即使是我的那些经过许多大风大浪都不会轻易被吓倒的朋友,也已经在讨论应该把钱从银行里取出来藏到家中,因为他们担心那些货币中心银行也可能破产,整个国家银行体系可能崩溃。

到了1990年,人们对股市的反感,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避而不谈,他们甚至会非常急切地告诉你为什么看空股市。我本人就碰到过坐车时出租车司机向你推荐债券,理发时理发师吹嘘自己买入了看跌股票期权,押宝股市会大跌,这样看跌期权就会大幅增值。

我本来以为像理发师这样的人,根本没有听说过看跌期权是什么,但是现在他们居然用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工资进行如此复杂的交易。

华尔街著名的投资大亨伯纳德·巴鲁克曾经说过,当擦鞋童都买股票的时候,就是应该全部抛出的时候了。如果他的观点正确,那么连理发师都买入看跌期权押宝股市将会大跌的时候,应该就是买入股票的大好时机了。

三 

远离坏消息,相信未来

我收集了1990年秋季的一部分报刊,给各位读者重现下当时的投资者对于股市的态度有多么低迷,以下这些大字标题还算是比较乐观的:

  • “这次大裁员给专业人士打击沉重”——10月4日《华尔街日报》

  • “你的工作还能保得住吗”——11月25日《新闻周刊》

  • “艰难度日”——11月25日《纽约时报》

  • “房地产市场崩盘”——10月1日《新闻周刊》

  • “高租金使年轻人无能力租房”——10月22日《商业周刊》

  • “房地产不景气严重打击房屋改建企业”——10月22日《商业周刊》

  • “房地产崩溃危及金融机构”——11月12日《美国新闻》

  • “3年前自东北部开始的房地产业衰退已经扩展到全国范围”——12月16日《纽约时报》

雪上加霜的是,美国在海湾地区的沙漠中还有一场战争要打。新闻媒体云集五角大楼的新闻发布室,让数百万观众第一次知道了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地理位置到底在哪里。

军事战略专家在争论不休,伊拉克军队如果使用生化武器,美军会伤亡多少士兵。伊拉克军队人数在全世界排名第四,而且训练有素,他们蹲伏在加固的地下碉堡里,而这些碉堡隐藏在漫天的沙丘之中。

对于伊拉克战争巨大的忧虑和恐惧,让大家本来就十分悲观的未来预测,更是雪上加霜。

到1991年1月15日,我们这些投资大师又聚到一起参加巴伦投资圆桌会议时,关于对伊战争中美军阵亡人数究竟会有多么巨大这一阴影仍然笼罩在我们心头。在我们“经济之花即将凋谢”为主题的讨论中,本来平时就忧心忡忡的朱洛夫比平时更为悲观沮丧。

不过,能够参加一年一度的巴伦投资圆桌会议的,肯定是非常成功的投资专家。因此,你完全可以推测,我们这些久经考验、训练有素的投资专家,肯定形成了一套严格的投资纪律规范,使我们能够避开那些悲观情绪的影响,采取正确的投资行动。

我和所有美国人一样,非常清楚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对伊军事行动有可能演变成一场旷日持久、血流成河的战争灾难。

但同时作为一个选股者,我的投资直觉让我注意到,投资者竞相疯狂抛售,使得很多股票被严重低估。

由于我已经辞去麦哲伦基金经理职务,退休在家,所以我不能再像管理麦哲伦基金时那样大量买入上百万股,但是我可以操作自己的个人账户,于是我在自己的账户上增持股票,同时也为我帮忙管理的一些慈善信托和公共基金增持股票。

1990年10月,《华尔街日报》注意到我在个人账户上增持了W. R. 格瑞斯和莫里森纳德森公司的股票,我本人在这两家公司担任董事。

我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乔吉特·贾森说:“这只不过是我增持的10只股票中的两只而已……如果这些股票再跌,我还会进一步增持。”就像在我退休之后就买入麦哲伦基金一样,我又继续在个人账户上增持了2000份麦哲伦基金。

对于一个训练有素的选股者,在一片悲观气氛中,反而为寻找赚钱机会很大的股票提供了买入良机。

这时,报纸上的标题都是悲观沮丧的,道琼斯平均指数从夏天到初秋大跌了600点,连出租车司机都在推荐债券,基金经理人持有的现金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高达12%,而和我一起参加巴伦投资圆桌会议的投资专家中至少有5位预言将会发生严重的经济衰退。

当然,我们现在都已经知道,伊拉克战争根本不像某些人预言的那样恐怖。股市不仅没有下跌33%,相反,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了30%,道琼斯指数上涨了25%,小盘股更是上涨了60%。所有这一切,竟然使得1991年成了最近20年来最好的大牛市。

如果你稍一留意我们这些投资专家发出的悲观预言,那么你肯定会被吓得全部抛出股票了,那样你可就错失1991年这次大涨了。

更有甚者,如果你在过去6年以来一直密切留意我们在巴伦投资圆桌会议上对于未来宏观经济的悲观预测,你肯定已经被吓得抛出股票逃离股市,错过了现代历史上这次持续6年的最强劲的大牛市行情。

而那些一直根本不听也不理睬各种世界末日论的乐观派投资者,始终坚决买入或持有股票,那么投资就会增值3至4倍。

下次如果听到有人告诉你,日本将要破产,或是一颗流星将要击中纽约证交所,那么你一定千万要记住我上面所说的投资教训,千万不要为之过度忧虑,否则就会错失一次很好的投资机会。

“忧虑和恐惧让股市阴云密布”,这是《巴伦周刊》在1991年投资圆桌会议后的那期周刊的标题,但是谁能想到,没过多久,股市就出现了一个巨大反弹,道琼斯指数创下了历史新高。

大局观说起来很简单:“嗯,下次股市下跌的时候,我一定毫不理会那些悲观消息,我要趁机逢低买入一些超跌的股票。”

但是做起来并不简单,因为每一次危机看起来都好像要比上一次更严重,要想做到对悲观消息置之不理越来越难。避免由于悲观消息而被吓得抛出股票的最好办法就是,每个月都定期定额买入股票,很多人在他们的401(K)退休计划中以及在投资俱乐部中就是这么做的。

毫无疑问,他们定期定额投资的这笔资金的收益率,与他们凭着对未来股市走势好坏的直觉判断而在股市中进进出出的那笔资金相比,肯定要好得多。

跟着感觉走的选股方法的最大的毛病是,在股市大涨600点后,股票已经被高估,人们反而会感觉股市还会涨得更高,因而会在高位买入,结果股市调整而被严重套牢;而在股市大跌600点后,股票普遍被低估,人们反而感觉股市还会跌得更低,结果后来股市反弹而错失低价买入良机。

如果你不是严格地按照每月定期定额买入股票的话,你就得找出一种办法,让自己能够始终坚定对股市的信心。

坚定信心和选择股票通常不会被放在一起进行讨论,但是选择股票的成功依赖于坚定的信心。你也许是世界上最厉害的财务分析专家或者股票估值专家,但是如果没有信心,你就会容易相信那些新闻报道的悲观预测,在股市恐慌中吓得慌乱抛出。

即使是你可能把自己的资金投入到一个相当不错的投资基金,但是如果你没有信心,你就会在恐慌害怕时抛出,但毫无疑问这时卖出的价格往往是最低和最不划算的。

我所说的信心是什么样的呢?

  • 那就是始终相信人们继续正常地生活,和往常一样在早晨起床穿裤子时先穿一条腿再穿另一条腿,生产裤子的公司会继续为股东赚钱;

  • 相信老企业终将丧失活力而被淘汰,沃尔玛、联邦快递、苹果电脑等新的充满活力的企业将取而代之;

  • 甚至相信即使是对于那些雅皮士,尽管拥有待遇优厚的专业工作和富裕的物质型生活方式,如果懒惰不努力的话,也会被大家严厉指责。

四 

除了大局,还有“更大的大局”

每当我对目前的大局感到忧虑和失望时,我就会努力让自己关注于“更大的大局”。如果你期望自己能够对股市保持信心的话,你就一定要了解“更大的大局”这个概念。

“更大的大局”是从更长更远的眼光来看股市。

历史长期统计数据告诉我们,在过去70年里,股票平均每年投资收益率为11%,比国库券、债券、定期存单高出一倍以上。

尽管20世纪以来发生了各种大大小小的灾难,曾经有成千上万种理由预测世界末日将要来临,但是投资股票仍然要比投资债券的收益率高一倍以上。

用这种大局观来看股市,坚定信心,长期投资股票,收益率肯定要高得多。而听信那些新闻评论员和经济咨询专家的悲观预言,相信经济衰退即将到来,吓得全部抛出股票而投资债券,收益率肯定要比坚定信心长期投资股票要低得多。

此外,在股票投资收益率战胜其他投资品种的这70年间,曾经发生过40次超过10%的大跌。在这40次大跌中,有13次属于令人恐怖的暴跌,跌幅超过33%,其中之一就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暴跌——1929至1933年的股市大崩盘。

我相信1929年股市大崩盘给人们留下的痛苦记忆如此惨重,远远超过了其他因素的作用,使数以百万的投资者从此远离股市,转而投向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

尽管过了60年,但这场超级大股灾仍然使人们对股票市场充满恐惧,甚至包括我们这一代在1929年时还没有出生的人也闻股色变。

如果说,远离股市是由于投资者患上了一种股市大崩盘后的创伤综合征,那么为此付出的经济代价也太高了。

所有那些把钱投资于债券、货币市场、储蓄账户和定期存单以躲避下一次股市大崩盘的投资者,他们60年间所错过的投资回报,再加上通货膨胀导致的货币贬值。所有这些由于拒绝投资股票而产生的财富损失,要比即使发生他们所经历过的最严重的股市大崩盘造成的财富损失都要大得多。

因为在1929年那次著名的股市大崩盘之后,经济大萧条接踵而来,于是人们就把股市崩盘和经济崩溃联系在一起。至今我们仍然相信,股市崩盘将会引发经济崩溃。这种错误观念在公众心目中一直根深蒂固,尽管后来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例如,1972年的股市暴跌程度完全可以与1929年股市大崩盘相提并论,但是却并没有引发经济崩溃。1987年的股市暴跌也没有引发经济崩溃。

也许未来还会有更大的股市暴跌,但是既然我根本无法预测何时会发生股市暴跌,而且据我所知,和我一起参加巴伦投资圆桌会议的其他投资专家也无法预测,那么何以幻想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免受暴跌之灾呢?

在过去70多年历史上发生的40次股市暴跌中,即使其中39次我提前预测到,而且在暴跌前卖掉了所有的股票,我最后也会后悔万分,因为即使是跌幅最大的那次股灾,股价最终也涨回来了,而且涨得更高。

股市下跌没什么好惊讶的,这种事情总是一次又一次发生,就像明尼苏达州的寒冬一次又一次来临一样,只不过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已。

如果你生活在气候寒冷的地带,你早就习以为常,事先早就预计到会有气温下降到能结冰的时候,那么当室外温度降到低于零度时,你肯定不会恐慌地认为下一个冰河时代就要来了。而你会穿上皮大衣,在人行道上撒些盐,防止结冰,然后这样安慰自己——冬天来了,夏天还会远吗?到那时天气又会暖和起来的!

成功的选股者和股市下跌的关系,就像明尼苏达州的居民和寒冷天气的关系一样。你知道股市大跌总会发生,也为安然度过股市大跌事前做好了准备。如果你看好的股票随其他股票一起大跌了,你就会迅速抓住机会趁低更多地买入。

1987年股市暴跌之后,道琼斯指数曾经一天之内下跌了508点,那些投资专家异口同声地预测股市要崩溃了,但是事后证明,尽管道琼斯指数暴跌1000点之多,也没有像人们预料的那样股市末日来临。

这只不过是一次正常的股市调整而已,尽管调整幅度非常大,但也只不过是20世纪13次跌幅超过33%的股市调整中的最近一次而已。

从此之后,虽然又发生过一次跌幅超过10%的股市大跌,也不过是历史上第41次而已,或者这样说,即使这次是一次跌幅超过33%的股市大跌,也不过是历史上第14次而已,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在麦哲伦基金年报中,我经常提醒投资者,这种股市回调不可避免,总会发生的,千万不要恐慌。

每当股市大跌,我对未来忧虑之时,我就会回忆过去历史上发生过40次股市大跌这一事实,来安抚自己那颗有些恐惧的心。股市大跌其实是好事,让我们又有一次好机会,以很低的价格买入那些很优秀的公司股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