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低级菌种知识培训课(1)

 lyan63 2021-03-09

有网友问我要某个品种的香菇菌种,不经意间说出一句话,把我吓一大跳,他说本来想“买几支单孢子分离的母种”。这句话说明大批菇农甚至企业老板,在菌种问题上的迷糊状态,所以有这个系列的计划了。

别人都喜欢宣传自己的培训班高级,不过现实里“高级”培训班多数都是口头高级,我这不一样,就是一些基本的东西,为了区别人家的吞天口气,干脆叫“低级”了。我讲课的目的不是教谁制种,教制种不免费,我是教不制种的人如何不被制种的人忽悠,从这个角度说,也是最底层的需求,所以也可以说低级了。低级也没什么不好,至少比假的好,比吹牛皮好,比夸大其词好。

低级培训班的课程,是不能用来做赚钱手艺的,充其量只能用于防止别人忽悠。不过,防止别人忽悠也是赚钱的必须,所以算是间接的赚钱手艺。

第一课:制种和育种不是一回事

定义:

制种,指依照某种规范程序,将菌种进行扩繁。用数学表述就是在复制更多数量的菌种,用生物学的表述就是在确保菌种种性、努力维持纯度、增强菌种营养(基质)适应力和环境在适当范围的菌种增殖。

育种,指通过各种手段将有利变异集中到一个个体上的遗传优化。也就是通俗表达为把已有的菌株作为出发点,培养出一个不同于亲本但比亲本更具有某些人为操作需要的性状的新菌株。

根据这样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制种的目标在于保,而育种的目标在于变,既然目标不同,那么手段方法也就完全不同了,亦即技术套路、条件、难度以及理论依据都是完全不一样的了。

制种是一种重复性工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也没有简单到纯粹按照操作就可以完成的地步。在制种的过程里面,还要包括确定种源的可靠性,菌种的健康程度的鉴定以及保藏或者引种渠道的稳定性,还有了解地域条件的适应性以及复壮提纯等等辅助工作。同时制种基本技术的公开性,决定了制种操作的普遍性,但这只能是部分要求得到满足。要制作优良的菌种,在实现具体菇种的最佳扩繁条件以及成套技术要点掌握上面,是需要对一个菇种的特性有足够了解才行的。

换句话说,就是要做好某个菌种的制种工作,必须对某个菌种投入足够的时间精研发挥或者得到完全的传承(师傅不给你留一手),无论是国外的巨型公司还是国内的个体小户,能够制作优良菌种的人,通常只做一两个菇种的菌种。比如前几天我介绍的吴通飞兄弟,他基本上只对外销售香菇菌种,其他菌种并不是他做不了,而是不一定具有优势,与其多而不精,不如精一成优势。我的另一位兄弟福建的林建佳(沙漠兔子)也是只做双孢菇和草菇菌种,道理都是一回事。国外的菌种公司的专一性更强,基本上就做一个菇种,但一定是从育种到制种都全套上,技术人员都是一大批,设备都是高度特化的只针对某一形态某一菇种的菌种制作的。

在过去的一些文章里,我说过,菌种除了污染的之外,还有“不坏的菌种”和“好的菌种”的区别,在这里可以公开的说:除非拥有大批高水平的技术人士,否则,无论是研究所还是专业公司或者个体生产者,什么菌种都能提供的,一定只能是“不坏的菌种”,而像杨春雨这种水平,估计连“不坏的菌种”都未必有保证。

我们通常说的“博“与”精”,就是这样无法兼容的,不仅是技术上的难度,还有精力的冲突。

制种也是一门非常精细的技术,书里介绍的方法,只能是通用的基础技术和配方,是制作“不坏的菌种”的基本套路,没有任何书籍会介绍制作“好的”菌种的技术,因为那是吃饭家伙。事实上很多写书的人也未必知道多少制作“好的菌种”的方法和技术,那个都是人家累计无数经验教训形成的技术细节,价值何止万金。

保守说,中国目前的制种者,50%以上是不合格的,真正可以保证制作“好的菌种”的比例,估计只有10-20%,而由于大量只能制作“不坏的菌种”的实体的存在,真正的好的菌种的销售价格,体现不了技术优势的应该有的利益,所以,现在专业研究所基本上都不再出售菌种就是这个道理,实在是因为无利可图。

(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