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如何治疗高脂血症?

 九不同 2021-03-10

高脂血症,多包括在中医“痰证”、“湿阻”等范畴。高脂血症主要是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超标了。血脂高了,就容易造成动脉硬化,形成冠心病,脑梗塞。高脂血症最大的问题就是吃药就降,停药就升,为何这样呢?气血阴阳失调造成的。

气血津液是人体正常生理物质。中医认为高脂血症是由于气血津液膏脂代谢失常的病症。是由于肺,脾,肾,三焦功能失常,聚湿而生痰饮,痰浊和血瘀混入血中,脉络壅塞不畅而致病。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关节筋骨皮肉,形成多种病症,因此有“百病多由痰作祟痰瘀同源”之说。

可见胸闷如窒而痛,入夜痛甚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苔浊腻,脉滑。在临床治疗高脂血症中多应用痰瘀同治,健脾利湿。脾的运化功能是影响脂质代谢的关键,脾主健运,为“后天之本”,膏脂的生成与转化,皆有赖于脾的运化。

脾虚湿盛多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四肢困重,脘腹不舒,纳谷不香,厌食油腻,大便溏薄或泄泻,苔薄腻,舌淡胖,脉濡细。

代表药:黄芪、白术、茯苓、绞股兰、山楂、黄精等。

由于西药降血脂药物对肝脏和身体的新陈代谢方面有副作用,而中药在降低血脂方面有其特殊的疗效,所以颇值得我们多加利用。

      其实,临床上有很多病人往往是跑遍全国各大西医院,有的甚至做了3--5次手术还反复发作,到了山穷水尽,走投无路才想到看中医。中医讲究治未病,越是疾病的早期中医治疗效果越好。      

 心血管病,大多有气病,血病,络病,脉病这样由轻到重,由浅入深之分,气血为病之初,脉络为病之后,气血为标,脉络为本,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病都是由气血之病始,而以脉络之病为最终结果,但也有正气严重不足,或邪气特别壅盛,疾病初期就“逆传” 脉络,从而病情凶险危急。因此心血管病就有“顺传”和“逆传”之分。临床上气病,血病,络病,脉病又互相夹杂,互相影响构成了冠心病的复杂过程。同时中医认为气行脉外,血行脉中,所以脉络为气血之府,气血借脉络发挥其作用,它们又是密不可分。因此我在诊治心血管方面尽管常常气血脉络分层治疗,但把握两点最为关键,即一曰调气血,二曰通脉络,孰轻孰重,相得益彰方为上策。

有一些所谓的保健品之类,更不能顶替降脂药品服用。这里我还特别强调不主张病人刻意专门去吃某种降脂食品,我们的原则是:顺其自然,合理膳食。每天这吃一两,那吃二两,谁每天吃饭这么算,这样造成的心理负担本身比多吃那点糖、脂肪更可怕。

中医养生包括了精神、身体两方面——即养神、养形,二者要和谐统一,综合调理。

  1、养神       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顺应四时,调养精神。

   2、养形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心理平衡;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当锻炼;对心血管病人我特别加一句 劳逸结合。养生先养心,因为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中医认为是阳中之太阳。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悉去。

关于养生我想告诉大家现代养生的新理念:

对于心理、饮食、锻炼、劳逸、戒除恶习等,应该

顺其自然,综合调理,反对迷信,尊重科学。

养生归养生,治疗归治疗,  预防和治疗各有各的作用,不能互相代替,更不能错位。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其作用原理大致有以下几面:

1、抑制外源性脂质吸收,多为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如大黄蒽醌类成分、蒲黄中的固醇类物质、何首乌中蒽醌及卵磷脂等都具有这种作用。

2、抑制内源性脂质合成,即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途径中一个或几个环节,如泽泻中的三萜类成分、绞股蓝总苷等。

3、促进脂质转运和排泄、调节脂代谢,如人参皂苷、柴胡皂苷等。

中医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体现了中医学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临床治疗优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