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症肌无力的“脾虚络滞”病机初探

 为什么73 2016-05-07

导读小时候听妈妈说本家一个亲戚得了肌无力,花费了好多钱都没有治疗好,也因此这个病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子里。现在本文作者从“脾”论治,大家不妨仔细看看。


重症肌无力是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及补体参与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电冲动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病变,临床以部分或全身骨骼肌疲劳、活动后加重、休息或用药后减轻及晨轻暮重等为特点,其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且有上升趋势。


目前,现代医学对该病的治疗效果欠佳。中医学依据其临床表现归为“痿证”范畴,笔者通过梳理历代医家对“痿证”、近代医者对重症肌无力病因病机的观点,结合络病理论及重症肌无力现代医学发病机制认为,重症肌无力的病机为“脾虚络滞”。


本文从脾虚络滞角度分析重症肌无力的病机,以期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优化诊疗方案。


1

 重症肌无力的病因病机  


1古代医家对痿证病因病机的认识:


《黄帝内经》首载“痿证”病名,提出“肺热叶焦”“湿热不攘……弛长为痿”“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故不用焉”等观点。《伤寒论》认为,气血阴阳受损俱虚,筋脉失于濡养而成痿。明·王肯堂指出,五劳、五志及六淫各伤五脏,可致五痿(即皮痿、筋痿、肉痿、脉痿、骨痿),且提出“诸痿之病,未有不因阴阳虚而得者”的观点。清·林佩琴在《类证治裁》云:“痰则随气升降……在肺则咳……在四肢则痹”提出痰邪致痿。邹滋九认为“夫痿证之旨,不外乎肝、肾、肺、胃四经之病”。



2近现代医家对重症肌无力病因病机的认识:



近现代医家一般从痿证探析重症肌无力,如吴以岭指出“奇阳亏虚,真元颓废,络气虚滞”为本病病机。张静生主张,重症肌无力应责之于脾肾,根本病机为脾肾亏虚、气血不足、肢体肌肉失养。况时祥从湿毒浅析认为重症肌无力以脾、肾、肝虚损为发病的基础和前提,湿毒内蕴贯彻疾病始终。李家庚以肝、血、风为切入点,提出诸筋罢极弛缓应责之于肝,肝肾阴虚,肝阳偏亢,阴虚风动,则肝风内动,肝阳亢进或阴虚内热炼津为痰,破血为瘀,肝风挟痰、瘀阻滞经络,痹阻气血,筋脉肌肉失养而痿。邓铁涛”提出“脾胃虚损,五脏相关”,认为主要病机为脾胃虚损,但多延及五脏而出现临床诸症。从痿分析,重症肌无力应为本虚标实之证,五脏均虚为本,以脾虚为主;痰、热、湿、瘀为标,以痰瘀滞塞脉络为主,即脾虚络滞为其病机。


2

 基于络病理论的脾虚络滞病机  



1络脉与络病理论:


“络”即络脉,《灵枢》记载:“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故络脉可认为是从经脉支横别出,逐层细分的细小网状系统,通过气络和血络将经脉中的气血,布散到全身,起到调和气血阴阳、还流经气、互化精血等作用。当邪毒侵犯机体时,逐渐损伤别络、孙络、浮络,影响络脉气血津液的运行与输布,损伤络脉功能或结构,瘀血滞络,最终形成络病。络病理论以三维立体网络系统为理论框架,络脉具有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的病机特点,依据络病理论中血络-微循环、气络-NEI网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理论,常以络论治微循环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复杂性疾病。



2络病理论与重症肌无力的内在联系:



重症肌无力病程长,病情反复,缠绵难愈。一方面,日久耗伤气血,正气亏虚,机体免疫力低下,而重症肌无力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依据络病理论中的气络-NEI网络理论,络病中应包含自身免疫性疾病;另一方面,久病入络,耗伤络脉气血,络脉中气血亏虚,而久病多痰、久病多瘀,故逐渐出现痰、瘀等邪滞涩脉络,进一步阻碍气血运行。



3脾虚络滞的病机:



重症肌无力主要临床表现为骨骼肌受累,中医理论认为脾属土、主四肢,主运化与统血。脾虚则运化无力,水谷精微生化乏源,精微不得输送,筋脉骨肉失养,日久痿软无力。正如《素问·太阴阳明论篇》所载“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察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脾病可累积其余四脏病变,因此,重症肌无力中脏腑亏虚,以脾虚为主。


重症肌无力脾虚日久,运化失常,水谷生化乏源,水谷精微停滞阻络,日久为湿为痰;若脾虚无力统摄血液,气血运行不畅,血溢脉外或停留脉中,可引起络脉滞塞,气血运行失常。依据津血同源学说,若津液亏虚,可生瘀生痰;若津运障碍,可因痰致瘀;若血运失调,可因瘀致痰,皆形成痰瘀互结为病,而痰瘀易阻滞气血运行,耗伤人体正气,两者互结致使虚损更甚。络脉运行周身气血,“不虚不阻”气血亏虚,邪当先阻滞脉络。


《黄帝内经》提出“治痿独取阳明”,临床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黄芪复方颗粒、补脾强力胶囊、健肌宁等均以黄芪、党参、白术等补脾益气。李华岳选取中脘、三阴交、足三里、合谷等穴位针刺,联合口服贞芪扶正胶囊、刘小露选取睛明、鱼腰、阳白、四白等针刺治疗等,均为治痿独取阳明之意。胡军勇等基于吴以岭奇阳亏虚,真元颓废,络气虚滞理论,以鹿茸、人参、淫羊藿、麻黄、菟丝子、枳实等组成参茸强力散温理奇阳、益气振颓、通畅络气治疗重症肌无力均收到一定疗效。


故补脾通络是治疗痿证的方法之一,侧面佐证了脾虚、络脉不通为主的病机。笔者认为,脾虚络滞为重症肌无力的中医病机。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从脏腑辨证角度出发,定义重症肌无力的靶向为脾脏,应以益气健脾为治疗原则,结合近几年应用较多的络病理论认为,脾虚日久痰瘀互结阻塞脉络,脉道不利,气血不畅,筋脉肌肉不得濡养,病机为脾虚络滞,脾虚气血乏源,气络与血络必然亏虚,痰瘀阻塞脉络日久进一步耗伤气血,脉络更加亏虚。但气络与血络何病为先,气络经神经免疫通路参与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血络-微循环在其发病机制中充当怎样的角色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重症肌无力的病机为脾虚络滞,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完善重症肌无力的病机理论,更严谨地规范科研设计及辨证论治,寻求有效的中药复方及其他中医疗法,以优化诊疗方案。

来源出处:本文摘自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53月第37卷第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