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流口水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事情,不论是清晨时枕头上的“水渍”还是午睡时桌上的“水迹”,看过的人都会不自觉地擦一下嘴角。 要说小孩子流口水是正常现象,那么,都是成年人了,为什么还会流口水呢? 口水,也就是唾液,其分泌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是一种无意识的过程。 我们的口腔里有3对大唾液腺(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口腔里的黏膜上还有无数个小唾液腺,它们总在不停地分泌着唾液,不仅能湿润口腔环境,还能帮助消化、杀菌、清洁等。 而当受到大脑神经刺激、吃东西时,分泌的唾液就会更多些。 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唾液的分泌量大致为1000~1500毫升左右,即使在没有食物或者其它外界因素刺激的前提下,大约每个小时也能分泌30毫升左右的唾液。 趴着睡觉时流出口水是正常现象。躺着入睡时出现流口水虽然是不正常的现象,但并不一定是疾病。 成年人偶尔流口水无需紧张,可能是因为过度疲劳、饮酒、张口呼吸所致。 但如果流口水是一个经常反复出现的现象,那就要注意了,可能是这些问题: 在睡觉的过程中容易流口水且经常伴有鼻塞症状的人,你一定要小心鼻炎! 一般来说,在鼻炎的影响下,入睡后鼻子无法通气,只能通过张口呼吸的方式来获取氧气,就会使人容易流口水。 建议:尽早治疗,平时也可以用洗鼻器清洗鼻腔,辅助改善。 口腔炎症会促进唾液分泌,如果流出的口水有咸味,呈淡黄色甚至有一些血丝,可能就是牙石比较多、牙龈发炎引起的。 有这方面问题的朋友一定要注意口腔卫生,睡前记得好好刷牙,还要及时找牙医治疗口腔健康问题。 除此之外,口腔溃疡发作时或是凸面型牙齿畸形也可能会导致流口水。 面部受凉、吹风或感冒后,突然出现睡觉流口水的情况,一定要警觉。可以对着镜子笑一笑,如果发现有口角歪斜的情况,或是存在眼睛闭不严、头痛等症状,可能是面神经炎或中风的前兆。 若在某段时间当中,突然出现了睡觉流口水的情况,并且伴有面部肌肉失控、口角歪斜、头痛、言语不清、肢体麻木等症状,那么发生中风的可能性很高,一定要及时就诊,第一时间采取改善措施。 除此之外,用脑过度或是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或者服用某些药物后,都可能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发生流口水的情况。 睡觉时口水流不停,但您还没有上述的不适症状,那就要小心了,您可能是——脾虚了! 中医认为,涎(口水)为脾之液,正常情况下不会外溢,当脾虚不能收摄津液时,才会出现睡觉流口水的现象。 一般来说,这类人还可能会伴有乏力、汗多、气喘、大便稀溏或是胃痛、胃酸、胃胀、肠鸣、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脾虚对人的健康有很多影响,还会让人老得快。 不过,脾胃虚弱调理方法并不复杂,关键是要持之以恒。
用料:党参(或者人参)30g、白术30g、茯苓50g、薏米50g(如果舌苔厚,可用100g)、莲子肉50g、芡实50g、山药50g,白扁豆30g(如果大便干燥,用50g杏仁代替白扁豆)。 做法:先把这些药研成粉末,再把200g糯米、200g大米研成粉末,然后和药末混合,把这些米粉和药末放入水中,和成面,可以加一点白糖,然后放在笼屉内蒸,蒸熟了以后切成糕,烘干,以便于存放。也可以直接把药末放在水中熬成糊状,然后喝下去。 这个用量和做法,是著名中医罗大伦博士推荐的。 它其实是一个中医古方,创始人是明代名医陈功实,相传,八珍糕是清代宫廷常用的食疗方,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几乎常年不断。 在这个方子里面,山药、莲子肉、白扁豆都是滋补脾阴;党参和白术是滋补脾阳的;茯苓和薏苡仁是祛湿的;芡实是收涩的。 这样一来,整个方子有阴有阳,有升有降,平和有偏,难怪有人说,八珍糕是千年养生第一糕。 而且这些材料都是药食两用的,非常安全。 除了孕妇、糖尿病患者不宜吃外,其他脾胃不好的朋友,可以试试这个食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