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中说医:人活着就离不开“水火气血”!——“血”篇

 源源不断 2021-03-10
我们想象一下,穿越到没有中医之前,如果要研究人体,怎么个研究法呢?

《黄帝内经》这段话或许对我们有启发。

图片

《黄帝内经》这段话的大意是:对活着的人,我们可以通过掐按揉捏来了解;人死了之后,就可以通过解剖来了解。——所以我们不要以为解剖是西医的专利,我们的老祖宗早在几千年前就用过。

中医的创立,不可能对人体视而不见,而单纯去想象脏腑之间的关系,这是不真实的,也不符合一个学科的发展基本规律。因此,说中医仅仅是基于气的运行,或是“象”学,这是对中医不全面的认知。

一个学科的发展总是从最简单开始,慢慢变复杂。中医一开始也经历了类似西医的过程,“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先解剖,然后才能慢慢抽象,脱离或者说是超越具体的身体结构。

到了五行的“取象比类”,则是高度抽象,它是中医发展到非常晚的时期才有的一个学术成就。

所以古人在研究人体的时候,首先也经历了解剖,那么大家想一想,解剖人体,最容易看到的是什么?以前解剖,当然不可能是用福尔马林泡着的尸体,而多是用刚刚处死的囚犯,所解剖最直观的印象,是“血”,中医里面也有关于“血液循环”的描述。

血液循环

图片

从上图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中医看待血跟西医有很大的区别。

中医没有西医分的细,关于血的名词,就是:心,经脉,络脉,孙脉。

中医简单地描述了:血是通过心脏的挤压,泵出,流经血管,进而流到全身各处。比较大的血管叫“经脉”,比较小的叫“络脉”,还有更小的,肉眼看不清的血管,叫“孙脉”。

这是解剖看到的,但活着的人不流血,说明血一直在体内,所以血管之间必然是能连通、循环的。于是,就有了血“循环”概念。

我们可以看出,中医没有分动静脉,也不在意血管的具体走向,那中医对于“血”思考,把握的是哪些问题?

中医是抓大放小,着眼大的方面。

第一:整个血归谁所主?
是“归心所主”,因为心是血液循环的动力。所以很多血的问题,都跟心有关,因为它是源头。

第二:血在哪里运行?
就是血管,中医简称为“脉”。不论是动脉、经脉、毛细血管,总归都是脉。

第三:血的质量和数量
血有质量好坏,有血量多少,从而对应不同的身体状况。

所以,中医治疗血的问题时,关键词是“心”“脉”和“血”,不管哪个要素出现问题,都会反映在血上。

图片

血由哪里来?血是由营养物质转化来。

我们吃东西获取营养,中医称为“精微物质”,古人认为精微物质需要通过心,才能转化为血,流到全身。现代研究还没有找到相关证据,所以,很多人就觉得中医“奉心化血”的说法是错的,不过我觉得最好还是持怀疑态度,不要动不动就否定,小心不久的将来啪啪打脸。

现代医学发现,血液有体循环和肺循环,古人也发现了肺和血循环的关系,称之为“肺朝百脉”。我们现在都知道血是在肺部进行氧气交换,古人可能不清楚氧气交换,但他们也意识到,“肺主气”,光有血,没有气,人也是活不了的。

图片

血的两大功能

大家都多少了解血的作用,简单来说,有以下两点。

1、“血主濡之”,血能营养和滋润全身。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得是最好的:“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意思是如果没有血的话,所有的功能都歇菜了。比方说耳供血不足,听力就不好;鼻供血不足,人嗅觉就差;如果失血过多,人的功能就全停了。

2、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神志活动主要指大脑的运转,我们的大脑二十四小时都在运转,血相当于燃料,支持大脑的神志活动。如果血出问题,精神也容易出问题,血虚的人容易记忆力下降。

正确看待中西医的认知

站在现代人,特别是西医的角度看,中医在解剖学方面,好像是小儿科,对于血的认知,有一些不细致的地方。

所以我在开篇时就说过,学好中医的方法之一就是“化黑箱为白箱”,把现代新的医学知识为我所用。比如关于“血”的学习,当我们研究一个人血虚的时候,我们可以像西医一样去考虑,是不是造血干细胞的问题,是不是骨髓的问题,是不是肾的问题。因为西医已经研究清楚了,血是由造血干细胞来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里。这些结论,我们不照搬,但是可以了解、参考。

再比方说患者说自己有栓塞、血栓,中医从前认为是淤血,现在我们不仅知道栓塞、血栓,还知道它们是怎么形成的,这是“化黑箱为白箱”的优点。当然,西医也有西医的问题,比如会把细节钻研得很深,以至于忘记了周围的大环境,而这恰是中医的优势。

中医是宏观视角,任何问题都放在整体大背景下来考虑,能考虑得非常全面。

图片

关于中药和西药的思考

相对而言,中药副作用小,原因在于中药浓度不高。

运用西药的思维是干预阻断为主。西药剂量虽然很小,却是浓缩的,单味药的剂量远远大于中药。所以西药一旦方向走反、走错,对身体的伤害性大。

中药如果方向对了,对人体的积极影响巨大,和西药的效果相当;中药用错了,影响没有那么大。因为中药浓度不高,对身体的伤害远远小于西药。

因为,中医是基于身体自稳态进行调节,四两拨千斤,而西医是用大剂量药物,直接重建平衡,自然容易用力过猛,造成副作用。其实背后的哲学不同,一个是因势利导,另一个是强行干预,从效果上看,好似差不多,其实背后付出的代价,天壤之别。

Tips:最后介绍一个补血的小方法给大家,如果是三口之家,饭量适中的话,做饭的时候,加入切片的当归10克,一起煮,煮出来的当归饭香甜可口,还能补血。


版权声明: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