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批细改 | 八年级:温暖的时刻

 华教数媒一小兵 2021-03-10

温暖的时刻

忆静好(这里表述不清楚,对这三个字,我的理解是“回忆安静美好”),弄堂里的故事在记忆深处氤氲着温暖的气息。(这句话中的“温暖”点明了题目中“温暖”)(建议:在这里另起一段)记忆中弄堂的拐角上有一个裁缝摊,暖灯下,是阿婆认真缝补衣服的身影。

阿婆膝下无子,就靠着缝缝补补的手艺活维持生计。她人善良,活做得细,街坊邻居都来找她织补。(这里简单介绍裁缝摊的主人——阿婆。只不过这里介绍阿婆,有些简单。可以描写一下阿婆的外貌,这样读者会对阿婆,有一个清晰地认识)阿婆常说,人永远是相互的,温暖别人就是温暖自己。有时候,左邻右舍小缝小补的针线活,阿婆也就不肯收钱了。于是,谁家煮个馄饨、水饺都会盛一碗端给阿婆。绿葱花和猪油的香味儿时常在弄堂里弥漫开来。阿婆总是笑盈盈地道着谢。阿婆很和善,我们这些小孩从旁经过时,她总会笑眯眯地望着我们,目光像冬天里微黄的暖阳。(这里的“暖阳”又一次点明了题目中“温暖”
(这一段,介绍了裁缝摊的主人——写了她的性格她点。建议:有一些外貌描写。)

那个深冬,天很冷,(这里的“冷”,可以具体描写,目的是和后文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温暖”一词)我和小伙伴在弄堂里玩耍玩得正快活。(这里应该写一写玩的什么游戏,怎么玩的,为了给下文衣服被勾破做铺垫。这样,故事情节很自然,很流畅)突然,“刺啦”一下,我新买的棉衣被勾了一个不小的洞,(逗号改成句号)刚才还灿烂的心情瞬间被冰冻,我呆在原地一动不动,小小的心开始忧愁一个大大的问题:怎么回家(建议“回家”和“怎么”交换一下位置)向妈妈交代呢?我怯生生地站在墙角边,感觉寒风掠过脸庞,凉飕飕的。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也可以写成“像突然遭受了什么打击一样”),我放声大哭起来。(这里可以写一写小伙伴的表现,这样文章才会浑然一体)拐角处的阿婆听见了我的哭声,赶紧放下手中的针线活,急匆匆地走到我的跟前。(把这几句改成:拐角的阿婆不知什么时间出现在我面前,和蔼地问我)

“囡囡啊,为啥事哭啊?”

“我……我把衣服勾破了。”我抽泣着说道(添加一边说,一边把被刮破的棉衣让阿婆看。)。

“(哦……哦……原来这样呀,)阿婆以为谁欺负侬了,衣服勾破了嘛,缝一下就好了。(没关系的,不要哭了,阿婆给你缝补上就是了。)”阿婆笑着刮了刮我的鼻梁,又摸摸我的小脑袋,轻轻地说。我的鼻尖留下阿婆指尖的暖,她温和的笑容让我小小的心觉得有了依靠。(这里又一次点明了题目中的“温暖”,颇具匠心

阿婆递给我一杯热茶,我缓缓喝下,一股暖流融进我的心田。(文章再一次点明了题目中的“温暖”)我乖乖坐在小板凳上,看阿婆给我缝补衣服。阿婆,微微垂首,抿着嘴,一手拿着缝衣针,一手攥着我的棉衣,一针一线地专注地缝补着。冬日的阳光洒进弄堂,落在阿婆花白的头发上,我看到一根银丝被阳光镀了一层金黄……(这里的特写写得很好,把阿婆的形象具体化了,定格化了,很有感染力!)不知何时,我听到阿婆的声音在我耳边柔柔地响起:“来,快把棉衣穿上吧。”望回来,正好看到她的嘴角漾起了一丝淡淡的笑。我欣喜地接过棉衣,定睛一看,阿婆竟然在勾破的地方缝了一片翠绿色的小叶子,栩栩如生。我高兴极了,原地蹦了几下。阿婆拉住我,为我穿上棉衣,又帮我整了整衣襟,温柔地絮叨着:“这么冷的天,脖子要保暖的呀。”说着便拿起一条围巾,在我的脖子上轻轻绕了两圈。我捧起围巾,一股阳光的香味扑面而来。彼时,我的心也注满了金灿灿的阳光,柔柔的,暖暖的……(这一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也就是文章的高潮部分。重点的描写,重点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温暖”。)

弄堂虽老,却是一个蕴藏着温暖的地方,阿婆缝补衣服的身影融进弄堂的古老和温暖里,是淡淡的一抹温柔,却不曾模糊。
(这一段,总结全文。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深化了文章的主旨。让读者对全文的情感有一个深刻而又具体的认识。)

(八年级作品)

名师点评
本文等级

一类文

得分点


1.你,一直在行文的最后点出,这种写法很特别,能够引起读者的好奇。
2.景物的描写很好地衬托了人物的心情。
3.对于母亲的描写,真实。
失分点

语句上有些不妥。

修改建议

加油吧。

本文得分(满分50分)


46分

点评老师

赵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