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好“弹性学制”,盘活职教“特区”

 魏书生研究院 2021-03-10

做好“弹性学制”,盘活职教“特区”

贵州盘县 汪德旭

    摘要:职教的弹性学制是国家考虑到职教特点的务实设置,但是在很多职校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没有发挥在招生和控制流失方面应有的作用。应该高度重视,加强管理,积极作为,盘活这个职教“特区”,实现国家设置这个学制的初衷。

    关键词:职教  弹性学制  功能

纵观加拿大的CBE、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英国的BTEC和瑞士的三元制等当今典型的五大职教模式,还没有哪个明确提出“弹性学制”。弹性学制可算是中国特色。既是根据国情做出的无奈办法,也是一种考虑学生特点的务实做法。相对于普通教育来讲,可算是一个“特区”。这个“特区”的设置不是考虑面子工程,而应该是一种更务实的做法。但这一点被不少职校误解了,轻视了。下面仅以中职教育为例进行阐述,与大家商榷。

教育部二○一○年五月十三日颁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中职学籍管理办法》)中对弹性学制有相应的明确的学籍管理规定。贵州省二一五年率先出台了《贵州省职业教育条例》,其中也明确提出了弹性学制的管理要求。可以说条款是明确的,要求是具体的。可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多种原因,却没有很好的开发好这个职教“特区”。

表现出来的现象如下。

一、从学籍管理层面来看,学籍管理系统和减免国助金系统没有整合,中职学籍管理系统和义务教育学籍管理系统今年才整合,这不利于中职学校的学籍管理,特别是弹性学制的实施。

二、从学校层面来看,对招生对象不调查,不分析,没有有效倾听到学生的诉求。分专业时,往往笼统地,简单地根据学生爱好分班。没有认真考虑学生深层次的对弹性学制的需求:如家庭背景、个人意愿。这个需求学生刚进校时可能还不强烈,但随着对学校学习形式、学制、毕业等情况的了解,这种需求会越来越明确和强烈起来。

三、不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变化和遭遇到的打击,特别是隐性的伤害。只一味的做挽留思想工作,却不主动为他们设想弹性学制学习形式。

四、学校招不到学生和学生流失急得团团转,社会上却有不少适合读职校的青年,他们但心学习时间长,耽误挣钱而不愿意来职校读书。一些学校面对流失学生做大量的劝返工作,往往事倍功半,甚至是出现回来的学生把在校学生带走了的蚀米之患。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 操作难度大

《中职学籍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学校按照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和要求组织考试、考查。采用弹性学习形式的学生的专业能力评价可以视其工作经历、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情况,折算相应学分或免于相关专业技能课程考试、考查。第二十六条规定: 实施工学交替的学校应当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要完成这些要求,学校相关部门要在招生前做好招生对象的调研工作。针对性做好工学交替教学方案,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这些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可能是这项工作得不到很好落实的原因之一。

二、 管理较复杂

《中职学籍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新生实行春、秋两季注册,春季注册截止日期为4月20日(限非应届初中毕业生);秋季注册截止日期为11月20日。

《中职学籍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采用弹性学习形式的学生有与所学专业相关工作经历的,学校可以视情况减少顶岗实习时间或免除顶岗实习。

《中职学籍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学生如提前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且达到毕业条件,经本人申请,学校同意,可以在学制规定年限内提前毕业

《中职学籍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学校实施全日制学历教育,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以3年为主;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以1年为主。

采用弹性学习形式的学生的修业年限,初中毕业起点或具有同等学力人员,学习时间原则上为3至6年;高中毕业起点或具有同等学力人员,学习时间原则上为1至3年。

从上面的条款规定可以看出,实行弹性学制,学籍管理和学分管理相对比较复杂。复杂点表现在:针对性的课程设置,针对性的学业管理办法,针对性学籍管理工作,都会显得比较复杂。这可能是这项工作得不到认真落实的第二个原因。

三、 认识错误

一些学校可能会因为《中职学籍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学生应当按照学校规定参加教学活动。采用弹性学习形式的学生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应当达到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应当达到相应专业全日制的教学要求。”而产生误解,消弱了弹性学制的弹性,忽视普通学制和弹性学制的区别。

第二个误解是,弹性学制就是让一些人在学校挂一个名,跟上级玩数字游戏。怕上级查套用国家资金,于是不敢上报补助和学费。出现数字上的学生和真正的在校学生两张皮。在针对上级不同部门的检查中玩川剧换脸。

这是弹性学制得不到认真落实的第三个原因。

四、 重视不够

其实,归结起来,主要的问题还是重视不够。《中职学籍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学校对实行学分制的学生,允许其在基本学制的基础上提前或推迟毕业,提前毕业一般不超过1年,推迟毕业一般不超过3年。贵州省职业教育条例第二十八条也规定:“职业学校可以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允许学生工学交替,提前或者延后完成学业。职业学校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学生学分互认。”从上面所有的这些规定来看来,国家是考虑到职业教育的特殊性的,所以才在职业教育里划了“特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引导和督促学校做好这项工作。学校更应该积极研读相关要求,主动作为。

这是弹性学制得不到认真落实的第四个原因。

五、学籍管理不到位

    学籍管理系统和国助金补助系统没有整合,这既不利于学校学籍管理,也给学校在学籍管理和国助金申报中形成两张皮提供空间。

分析了现象和原因,最后还要归结到运用上来。我们真应该认真学习相关政策,做好“弹性学制”,盘活职教“特区”。

用好弹性学制,可解决扩大招生面的问题。社会上有不少适合读职校的青年,他们不愿意来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时间长,耽误他们挣钱。在这方面,“弹性学制,工学交替”能发挥不小的作用。还有我们学生的流失也有一大部分是上面的原因,我们用好这些政策可以留住不少学生。面对流失后劝返回来的学生更要解决他们的内心诉求。其中弹性学制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弹性学制能为我们解决这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那我们怎么来建好这个“特区”,让它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呢?我想我们要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一、整合学籍系统和国助金发放系统

    在安全的前提下,整合学籍管理系统和国助金发放系统。方便学校管理,也控制了学校在学籍管理和国助金申报中形成两张皮的空间。

二、做好招生对象的调研工作

招生工作具有规律性和可变性。对于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可以做常规计划安排。对于变化性的东西则要提前谋划,多做些预见性的方案。在这里,我重点谈谈针对变化性的的谋划。中职招生可提前谋划到小学。辖区有多少小学生,多少初中生,变化趋势是增多还是减少。辖区有多少适龄青年,还适合读中职的有多少,其中有多少是国家精准扶贫对象,其中有多少在学校实行弹性学制的情况下愿意到中职学校学习。辖区内的初中班级有多少毕业班,有多少学校是分层次教学的,其中C次层次班级有多少,能否对接实现整班移交。针对小学能不能通过一些活动进行有效影响,针对初中非毕业班能否对接安排相关活动。招生对象中对职校有哪些误解,有哪些看法,他们的家长是怎么看职校的,社会舆论是什么,主要反映学校哪些方面。这些都需要招生部门提前谋划,提前布置。谁把这些工作做在前面,谁就会掌握中职招生的主动权。如果不重视这些工作,就会招生时手忙脚乱,事倍功半,甚至是劳而无功。

三、做好相关方案的上报工作

在做了上述的调研和准备之后,接下来就是针对招来的学生如何有效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问题了。常规部分在这里不谈,只谈需要实行弹性学制的学生。针对这部分学生,要认真研究,仔细分析,特别是他们对职业教育的期待。希望学到能力但也急着挣钱是需要弹性学制群体的普遍心理需求。针对这部分招生对象,我们有哪些渠道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还可以开通哪些渠道;课程设置如何与企业实践衔接;在校期间如何与普通学生区别对待,区别安置,区别授课。这些都要考虑周全,拿出方案,一是向主管部分上报备案,二是以此作为招生宣传的有力工具。招生宣传切忌说大话,说空话,说假话。

四、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

在这方面,从学校领导和操作人员都要重视。特别是教学管理领导,要亲自研究和过问。很多学校弹性学制工作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重视不够。领导不研究相关文件,只叫操作人员去做,操作人员碰到问题又得不到及时解决,甚至领导在不掌握相关文件的情况下对操作人员提出了一些违反政策的要求,操作人员处在左右为难的境地。于是被动作为,消极对抗,致使这项工作得不到很好的开展,这块职教的“特区”被闲置,甚至被糟蹋。

所以做好相应的管理非常重要。学校领导要认真研读相关文件,主动过问相关工作,成立强有力的管理机构,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分工合作,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职责分明。做招生调研的做招生调研,根据招生调研结果做工作方案的做工作方案,对接企业的做好企业对接,安排课程的做好课程安排,分区住宿特别管理的做好相应安排,针对此项工作制定管理制度分配职责的做好制度制定和管理,各部门联动合作很需要领导协调,甚至召开专题会议,专人分管。

以上是我的建议,期望对推动职校招生和控制流失有些作用。

由于水平有限,特别是管理知识不足,加上对相关文件学习不够,里面的观点也不一定都对,对相关管理方面的建议甚至可能是杞人忧天。希望大家多包涵,多指导。


作者简介:汪德旭,中学高级教师,贵州省盘县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科研处主任,贵州省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兼职研究员,三级心理咨询师,曾被评为省优秀教师,县科研型教师,多次任优质课评委,送教下乡多次。联系QQ号:107099964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