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析刘半农的《奶娘》

 尔康读诗会 2021-03-10

15

年年有余

赏析刘半农的《奶娘》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刘半农写于1921年的《奶娘》是第一首描写奶娘生活的现代新诗。他强调文学的真实性,批判背离现实的虚伪文学。他写诗追求真实、自然;反对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文/尔康


诗人简介

刘半农(1891—1934),江苏江阴人,原名刘复,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尝试派代表诗人之一,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出版诗集有《瓦釜集》《扬鞭集》,其他著作有《半农杂文》《中国文法通论》《四声实验录》等,另有译著《法国短篇小说集》《茶花女》等。


诗歌文本

《奶娘》

/刘半农

我呜呜的唱着歌,

轻轻的拍着孩子睡。

孩子不要睡,

我可要睡了!

孩子还是哭,

我可不能哭。

我呜呜的唱着,

轻轻的拍着;

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孩子才勉强的睡着,

我也才勉强的睡着。

我睡着了

还在呜呜的唱;

还在轻轻的拍,

我梦里看见拍着我自己的孩子,

他热温温的在我胸口睡着……

“啊啦!”孩子又醒了,

我,我的梦,也就醒了。

1921,伦敦


诗歌赏析

奶娘是专门为别人喂哺、带育婴儿的妇女。一个母亲提供的母乳是有限的,若数星期内都喂哺,乳房分泌的母乳就会增加,通常足够喂哺因此,在只有一胎的情况下,一个母亲可以多喂哺一名婴儿。礼记·内则》规定天子、诸侯、大夫之子有资格请乳母喂哺,士之子必须由母亲自己喂哺。中国古代宫廷和贵族多会找乳母哺育婴儿。在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一些妇女为赚钱而喂哺和照顾婴儿,称为婴儿农业。有钱人家或贵族常会找乳母喂哺子女,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了尽快怀上下一胎,让家族得以继承(哺乳会抑制排卵)。多胞胎的母亲即使有母乳喂哺子女会因为奶水不足以喂哺所有婴儿而雇用乳母。贫穷的妇人,特别是育有私生子女的,有时要暂时或永远放弃自己的亲生子女,而用自己的乳汁去喂哺别人家的婴儿。奶娘和刘半农有何关系呢?

1920年刘半农赴英国留学深造,进入伦敦大学攻读实验语音学当时,他的妻子(朱惠)怀有身孕,家中无人照顾。因此,他把妻子和大女儿(刘育厚)一起带到英国,呆了大约一年。同年夏他的妻子生下一对龙凤胎,分别是儿子(刘育伦)和小女儿(刘育敦)他的妻子可能奶水不足以喂哺一子一女,使得他不得不雇用奶娘。因此,奶娘走入了他的文学世界。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奶娘》是第一首描写乳母生活的白话诗。该诗的成功之处是刘半农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直接倾述奶娘喂哺、带育别人婴儿的艰辛和无奈,特别是奶娘做梦的画面与现实的画面形成强烈对比,容易激发读者产生悲悯和同情。刘半农强调文学的真实性,批判背离现实的虚伪文学。他写诗追求真实、自然;反对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他的诗主要描写社会底层民众的苦难生活,属于平民化写作,带有鲜明的民间立场,代表作有《铁匠》《一个小农家的暮》《相隔一层纸》等。

1921年夏,听说法国的生活水平比较低,需要的钱少携一家五口来到法国,并在巴黎大学继续攻读实验语音学1925年,他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个获得以外国国家名义授予的最高学衔的中国人。同年秋,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兼任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导师,建立了语音乐律实验室,成为中国实验语音学奠基人。1934年6月,为完成《四声新谱》《方音字典》和《中国方言地图》的编写,冒着酷暑沿平绥铁路深入绥远、内蒙一带考察方言方音,不幸染上“回归热”病,7月14日在北平逝世,年仅44岁。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都对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刘半农是真正的诗人,是杰出的新文化运动先驱。

本平台公开发表的诗歌评论文章和个人诗歌作品均系尔康原创,未经本人同意,其它自媒体平台不得转载或抄袭,否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