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站在肿瘤界“奥斯卡”讲台侃侃而谈 没人知道他正在死亡边缘

 医粒种子 2021-03-10

2018年6月,在第53届芝加哥美国临床肿瘤大会上,在这个被称为肿瘤界“奥斯卡”的讲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王磊,着西装、打领带、身材挺拔,在世界近万名肿瘤专家学者的注视下,全程英文侃侃而谈自己的学术成果。台下的同仁可能没人想到,这也是一位在死亡边缘挣扎的晚期癌症患者,2个月前刚被医生判了死刑,身体羸弱不堪……

将死之人,或整日悲叹、或怨天尤人、或哭闹不已……那么是什么支撑着王磊,让他依然醉心于自己热爱的医学事业,尽情的燃烧自己为数不多的生命?

01
事业正风生水起 偶然发现已患晚期胰腺癌

2007年,王磊从美国博士后学成归国,在一栋三、四层简陋楼房中驻扎,自此成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创院的开荒牛之一。王磊对医学的执着和激情,几乎到达了“入魔”的境界,其表示:“我热爱外科,一上手术台就充满力量,我更热爱科研,生命充满奥秘,外科医学有太多可以创新的地方,这些细微的改变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命运。”

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王磊不仅成长为一名可为癌症患者逆天改命的大咖医生,而且学术成就硕果累累,声名远播海内外。他与其老师——中山六院首任院长、英格兰皇家外科学院院士汪建平,确定了距齿状线2cm可保肛的直肠癌保肛手术新标准,还写入第七版统编教材《外科学》;他们创立的性功能保护手术技术,使直肠癌术后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由70%降至15%;他们创立的中晚期直肠癌术前“单纯全量化疗”方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被美国NCCN指南所引用;针对已经接受过放疗的直肠癌患者,王磊教授创立了独有术式——直肠癌近侧扩大切除,并以中山六院所在的天河区命名为“天河术”,降低了患者出现吻合瘘几率,提高了生存尊严。

49岁这年,王磊的临床、科研、医院管理正做得风生水起,放射性肠炎的创新成果正奋力推进,老天却在这紧要关头给他来了一个晴天霹雳,确诊晚期胰腺癌,让40年来急促的步伐稍微慢了下来。

2018年3月底,半年来经常腰疼、且感冒长期不愈的王磊,员工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CEA异常升高,这位长期从事消化道肿瘤研究的专家立刻感到事情不妙。进一步检查发现已是胰腺癌晚期,癌细胞已扩散至肝脏,仅有7个月的生存期。王磊感觉眼前仿佛出现了一道无底深渊,无力感在这位铁汉身上蔓延。

2018年4月1日,王磊躺在了手术室,十多个小时后,他的脾脏、80%的胰腺、大部分胃以及控制肠道的神经,都被切除。尽管有幸熬过手术,但未来的生活全都变了样:不能进食,需靠营养针维持生命;气温稍有变化体温便无法调节。一向壮如牛的王磊,短时间内便变得弱柳扶风。

02
宁可轰轰烈烈燃烧3年 也不愿得过且过30年

术后仅两个月,王磊就拖着这副羸弱的身躯,重新出现在诊室、科研会议室、放射性肠炎创新治疗研究的评审台、美国临床肿瘤大会上。但这些背后常常是王磊边打点滴边参会,前一夜可能还在被吸氧抢救……

“我或许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是我可以主宰生命的厚度。”年轻时曾思考人生的活法,王磊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宁可轰轰烈烈燃烧三年,也不愿得过且过三十年。

目前,已发现癌细胞卷土重来,在这样的生死之际,王磊坦言,未真正倒下前,每一天活着的意义仍需由自己主宰。

03
生如夏花绚烂 死如秋叶静美

生也突然,死也突然。史铁生如此谈死亡:“死神就坐在门外的过道里,坐在幽暗处,凡人看不到的地方,一夜一夜耐心地等我。不知什么时候它就会站起来,对我说:嘿,走吧。我想那必是不由分说,但不管是什么时候,我想我大概仍会觉得有些仓促,但不会犹豫,不会拖延。”

死亡来临时,每个人却有不同的选择。王磊选择了尽情的燃烧自己为数不多的生命,要让每一天过得有意义。

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王磊做到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