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的龙泉窑瓷器你真的见到过吗?教你辨别真假龙泉窑瓷器

 博搜艺术 2021-03-10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宪宗帝即位,下诏:“上即帝位……以明年为成化元年,大赦天下……江西饶州府、浙江处州府,见差内官在彼烧造瓷器,诏书到日,除已烧完者,照数起解,未完者悉皆停业,差委官员即便回京,违者罪之。”由此可见,明成化以前龙泉窑仍在烧造宫廷用瓷,这是文献最 后一次所见龙泉窑为皇 家烧造瓷器。

  

  明早期的龙泉窑继承前代的制瓷工艺,胎釉特征变化不大,胎呈灰白或灰色,釉色较深,多数呈青绿或豆青色,黄釉少见,说明烧窑时,窑内气氛的控制比较好,烧窑技术高。多数产品施一次釉,釉层较薄;少数产品釉层较厚,多次施釉,有玉质感。常见的器物有碗、盘、杯、执壶、盒、罐、瓶、炉、砚、砚屏、烛台、凳和雕塑等。

  北宋晚期开始出现刻花莲瓣纹,多装饰在碗的外部,瓣尖呈圆形,瓣内均划直线。南宋以后龙泉窑得到了迅速发展,青瓷质量有了大量增加,已发现的瓷窑遗址数量为北宋时期遗址两倍以上器类繁多,饮食用具有各类盆、碟、盘、碗、盏、壶、渣斗等器,文房用具有水盂、水注、笔筒,笔架,供器有各式香炉以及八仙塑像,此外,还有棋子、鸟食罐等。

  

  元代龙泉窑纹饰多见,少见素瓷。花卉瓜果,龙凤鹤魚,八吉祥八仙人物故事等纹饰繁多,很多和元青花瓷器纹饰形似。纹饰主要为贴花,布局或舒朗,或繁密,一般而言越到后期纹饰布局越密。文字类也大量出现在元龙泉瓷器上。有些还有窑工姓名和八思巴文。

  明代龙泉窑豆青和深绿釉色的瓷器,胎壁厚重,器底粗糙,是现代仿制较容易掌握的,这类产品需仔细辨别。作伪器物一个重要工序,就是对器物釉表面进行去光处理,主要采用强酸溶液腐蚀、土埋及一些工业技术上的打磨。近些年来,专家学者对经过作旧处理的器表损伤,在高倍显微镜下表现出的不同显像,作了归纳和总结,提高了对古陶瓷辨伪的科学水平。

  

  明初“龙泉官窑”这个称谓其实不太准确。早有学者将宫廷用瓷分为三类:一是“贡瓷”,一些地方窑口生产的瓷器,通过进贡的方式,进入宫廷,比如越窑秘色瓷。二是“制样需索”,皇帝要求或者宫廷设计了一定式样的瓷器,由地方来烧造。三是“官窑”,就像景德镇御窑厂那样,完全由宫廷自己组织生产和管理。“龙泉官窑”目前来看属于第 二类“制样需索”,和标准意义的官窑略有不同。

  考古资料表明,五代及北宋,龙泉窑的烧造工艺基本上因袭了越窑等窑口的技术和风格,并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质量也一般,消费对象局限在当地,相当一部分产品还是专门用于随葬的明器。诚如南宋叶寘《坦斋笔衡》所谓:“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