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企业家都喜欢读史书?| 商业私房话

 昵称40586587 2021-03-11
封面题图|俞敏洪

俞敏洪喜欢读书这个嗜好,在圈内似乎是出了名的。他不买奢侈品,也不爱收藏东西,但看到喜欢的书就会拼命地买,从大学开始把一半的生活费用在买书上,到今天家里连墙角都被书占了。在俞敏洪看来买书已经变成了一种「病」,可能一辈子都治不好了,就像女人买东西,完全停不下来。

在读过的所有书中,俞敏洪尤为喜欢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他前前后后读了四到五遍。《百年孤独》这本书,通过描写小镇马孔多的产生、兴盛到衰落、消亡,表现了拉丁美洲令人惊异的疯狂历史。


在俞敏洪看来,人类最大的长进应该是人性的明了和智性的豁达,这些东西,更多的不是练习,而是内省和领悟的过程,也是不断阅读和经历世界的过程。

魔幻现实主义之作《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

王石也酷爱读史书,尤其是读完《罗马人的故事》后,逢人就推荐。这套书是一部煌煌十五册的巨著,作者写了十五年,王石曾整整读了一年。

为什么罗马人的智慧不如希腊人,财富不如迦太基人,孔武有力不如高卢人,为什么是罗马人,而不是其他的民族成就了罗马帝国。

王石认为,罗马帝国宛如一个强大的跨国企业,《罗马法》就好比这个企业的内部规章。这个企业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企业文化、思维惯性、话语系统、人力资源储备、甚至还有自己的保安系统。制度、人才、资源配置等等,都是罗马得以长盛不衰的原因。

「罗马帝国宛如一个强大的跨国企业,《罗马法》就好比这个企业的内部规章」

历史的深处所埋藏的不只是废墟故事,更有鉴往知今的大道至理。将历史和企业管理联系在一起,不止是俞敏洪、王石,还有王健林、周鸿祎、史玉柱等企业家。

其实在近代以前,不论中西,历史学都是培养各界领袖的必备教育。历史学之所以被重视,并非只是「丰富人文素养」「陶冶人文情怀」等理由,而是如古人所说,读史是为了「稽其兴坏成败之理」,带有强烈的实用性。

中国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吕世浩认为,历史经典提供了最好的「思辨教育」,而这对于企业家有三个了不起的「大用」:

在一档访谈节目中,俞老师办公室的几大摞书

第一,启发智慧。古人的故事和智慧就是磨刀石,目的在磨砺你的智慧之刀。所有的书都是沙金,我们要挑金子,而不是捧沙子。许多难题都是「普世」的,你现在遇到的困境,历史上曾有无数人都有遇过,思考过去别人的做法以及达成的结果,往往就能为你现在的决定带来启发。

第二,审时度势。时,你当时所处的大环境;势,环境变动的方向。历史的本质就是论「变」,而变是有一定方向的。这是历史能够提供的不同于其他学问的智慧。学会审时度势,就是要培养不局限于所处环境的眼光,用更广阔的视野、站在更高的基点得出结论。

第三,理解人性,了解自己。能看出「变」已经是很高的智慧,更高的智慧,是要在这「变」中看出什么「不变」——那就是人性,就是良知。人类文明史还太短,还不足以造成人性的改变。荀子说:百王之无变,足以为道贯。

潘石屹和李敬泽在读书分享会对谈

而了解人性最方便的方式,就是读经典,尤其是中国的史学经典。因为中国人研究人性已经几千年,世界上没有几个民族能像中国这样,对人性了解这么深。

因此,不论从思辨能力、识人用人,还是了解自己,企业家都应该了解历史。历史已经成为历史,但正因为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才会对生活在当下的人们有借鉴意义。因为我们能见识到的人的基本情感、思想与行为,几乎在古人那里都发生过。

那么企业应该怎么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化为己用,尽量少走弯路?如何让历史淬炼成企业发展的方法论,实现更有效的发展?订阅《冯仑商业私房话》,听冯叔聊人生、讲商业,理清商业思路,找准人生方向,汲取前人经验,避免踩坑,与多位商业大佬间接对话,直抵灵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