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常焦虑的人,根本就不会休息

 剽悍晨读 2021-03-11
主播:Bobo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1年3月11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逻辑思考的100个关键》。
 
这本书是由东京大学理学博士茂木健一郎所写。在以往的晨读中,我们曾分享过书中部分内容,这次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你清楚自己的思维模式吗?” 

零压的生活

 
你向往零压力生活吗?
 
你的回答很可能是:向往,但是做不到。
 
但在经过几年的观察后,作者发现,不是每个人都心情抑郁、郁郁寡欢的。即便面对相同的难题,有的人一筹莫展,有的人压力满腹,而有的人却能轻松应对。
 
这是为什么呢?
 
差别在于每个人对大脑模式的控制上,有差距。
 
为应对日常生活中的不同场景,我们的大脑逐渐形成了专注、多虑和休息等不同的模式。比如,工作、学习和开会时,我们会使用专注模式;在预想困难和未来时,我们使用多虑模式;在放松、睡觉时,我们使用休息模式。
 
越是能在这些模式间熟练切换的人,越是能卸掉压力,轻松生活;相反,越是表面上看起来抗压能力弱的人,本质上其实是他无法自如切换大脑模式。
 
那些情绪经常低落的人,总是习惯在休息时间工作,大脑很难得到放松和休息的机会;那些把压力写在脸上的人,总是习惯把自己的时间全部用于思考难题、担忧未来,没有时间感受当下,轻松生活。
 

隐藏的模式 

 
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会背负巨大的压力,主要是因为大脑的隐藏模式看不见、摸不着。就像,吃饭时用筷子把饭送入嘴里、骑车时用双手握着车把、倒水时把壶里的水精准倒入杯子里,这些无意识的行为,我们是很难意识到它们是怎么发生的。
 
前面提到的各种大脑模式,就是各种无意识的大脑模式。
 
具体表现是,当一个人正在休息和放松,你突然问他一个专业上的问题,他可能会答不上来;当一个人正在集中精力工作,你跟他聊度假的事,他也会非常反感。也就是说,人在不同的大脑模式下,动用的脑区和神经回路是不同的。
 
因此,如果我们不识别自己的大脑模式,不加以干涉,好消息是愉快的人会轻松一生,而坏消息是抑郁的人则会压抑一生。
 
从大脑模式角度讲,那些总是感觉愉快的人非常善于切换大脑模式,帮自己放松。他们不会卯足了劲长时间做一件事。他们会不间断地让自己忘记工作,尽情放松。
 
而总是背负压力的人,看不到大脑的模式,不懂切换的方式,更不会主动切换,让自己放松休息。
 
 
在的问题
 
现实的问题就是我们提升和改进的机会。
 
事实上,每一个大脑信号,都在提醒我们大脑模式的变化。
 
比如,你在专注学习时,“心流”模式就是明显的模式标记;你看到任务截止时间,感觉非常焦虑,惶恐不安的状态也是模式标记;你在和自己的宠物玩耍时,感觉非常放松,精神上的愉悦就是模式标记。
 
大脑和身体是互通的。身体上的不适和紧张,大脑可以第一时间感知到;大脑上的疲劳和烦躁,身体也会有明显直接的反馈。
 
所以,想要有意识地控制大脑模式,让自己缓解压力,身心放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到“休息模式”的信号。比如,我们前面说的跟宠物在一起,或者在以往晨读中分享过的:泡澡、散步、看搞笑的节目或电影等等。当你尝试做一些跟工作无关的事时,身体觉得自在、不局促,都说明你的大脑正在开启“休息模式”。
 
换句话说,经常焦虑的人都是不会休息的人。忙碌一天之后,在精神还未放松时,他还选择去做一些类似阅读、分析和学习的事。大脑很难得到放松。
 
抓住那些让你真正能放松下来的事,而不是你觉得能让自己放松的事,才是明智的选择。
 
总结一下,你注意过自己的大脑模式吗?你留意过自己在不同情况下的大脑状态吗?会休息的人和不会休息的人,注定会过上不同的人生。多学习让自己放松的认知和技巧,你会好过很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