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一府两县图说(2)·大兴县、宛平县千年记,昔日衙署今何在

 河蚌旅行 2022-10-14 发布于内蒙古

大兴县,曾是国都的专有名称

大兴这个喜庆的地名最早指的是陕西西安,当日隋朝立国后,因汉代旧城早已破败,于是隋文帝命宇文恺在东南龙首塬上修建了大兴城作为国都,从此大兴成为国都的专有名称。唐朝将大兴城复名长安,就是现在西安市前身。到了金代中叶,第四代皇帝海陵王完颜亮一心想灭掉南宋,憧憬着“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于是他将国都由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迁至北京,是为金中都,开始了积极备战。

《京师春盛诗意图》中的故宫及景山一带。

贞元元年(1153年),完颜亮仿照隋朝,将辽南京改名中都大兴府,析津县改名大兴县,与宛平县同驻一城。北京大兴县就是从这时候有的,至今已经八百多年,它的前身与宛平县一样,都来源自于西周的蓟城,秦代的蓟县。后来天津也有个蓟县,那是明代以后改的名,它的前身是秦代无终县,和北京的蓟县同姓各家。

清代大兴县辖区图。

明清以后,大兴县与宛平县同为顺天府附郭县,现在交道口南大街东侧有个大兴胡同,是大兴县衙署旧址,明代这里是教忠坊,县衙位于路北。明清时期的大兴县衙面积广阔,中轴线由南至北有六进院落,仪门、大堂、二堂、后堂和内宅,两侧是土地祠和监狱,《乾隆京城全图》上,这组建筑的格局非常清晰。明、清两代,大兴、宛平两县以中轴线划界,老百姓戏称,皇帝坐在金銮殿上时,屁股一半儿在大兴县,一半儿在宛平县。

清代嘉庆年间《北京地理全图》。

大兴胡同南侧的大兴县城隍庙现在已成为民居,但格局尚存。这座庙坐南朝北,为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修建,主要建筑有庙门、前后殿及东西配殿。庙门三间一启,硬山筒瓦顶,大门两旁有石刻的楹联:“阳世奸雄违天害理皆由己;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霸气而迷信。城隍庙正对着县衙门,旧时来县衙告状的,如果被冤枉了,出门就能看到这副对联,继而骂一句,这孙子一定有个报应,也就回家该干嘛干嘛去了。城隍庙里有一块《崔公德政碑》,记载了1920年大兴县长崔麟的事迹,这位县长是山东利津人,曾在日本留过学,回来当了县长。

大兴西安城隍庙。

1928年以后,北京改名北平,宛平、大兴两县划归河北省,宛平县衙迁往卢沟桥,大兴县因为没找着房,只得继续留在东城,在北京处理河北事务,直到1935年才在大红门找到一处合适的办公地点。七七事变后,大兴县日伪政府迁至南苑,南部为我党游击区,大兴县人民政府没有固定驻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背着包袱四处安家。解放后的1954年,大兴县政府进驻黄村,大兴老县衙成为东城分局,原有建筑拆除盖了办公楼。

大兴县衙旧址。

宛平县衙何处寻?从东官房到宛平城

我小时候住在西城区教场胡同,每天坐107上学,东官房车站北面有个全国妇女干部学院,前面是个带屋顶的水泥大门,左右是几间起脊平房,院后面是个四层小楼。门前左右是一排老槐树,夏天时垂满了绿色的吊死鬼儿,西边胡同口经常坐着一个神仙一样的白胡子老头,摆摊儿修鞋。后来知道,这个妇女干部学院就是宛平县衙署旧址,门口的几间平房是县衙门房遗迹,大堂及后堂当时已经盖了楼。

清代宛平县辖区。

宛平县衙署建于洪武三年(1370年),万历十八年(1590年)重修,原有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古墨斋等建筑。明代这里是积庆坊,是明代京城三十六坊之一,相当于现在的街道片区,清代属正黄旗。宛平县衙西面有三条叫官房的胡同,分别是东官房、西官房(旌勇里)和中官房(福寿里),有人说是当年宛平县衙办公用房,但《乾隆京城全图》上却写作宫房。因这里紧挨着北皇城根,所以也有可能是明代内宫的办事机构,和恭俭(内宫监)胡同类似。

宛平县衙旧址及东侧的贤良祠。

八十年代教场胡同南口拍摄的贤良祠。

从东官房到平安里一带,大街路面明显低于两侧民居,过去我们住路南的都管住在路北的叫住上坡儿的、住大庙(旌勇祠)的,后来虽经几次道路改造,北面马路依旧保持了一片高台地形。因为在元代,地安门西大街到平安里有一段河道,作为皇城北面护城河,明代这条河干了形成街道,所以有了个明显的坡度,厂桥这个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明清两代的宛平县号称全国首县,因为皇帝亲耕的先农坛位于宛平县境内,宛平县令每年都会向皇帝收一次税,虽然只是走个形式,但也显得非常有势力了。民间传说,每年收完税后,这个知县也就干到头了,所以留下“宛平的知县,一年一换”这个歇后语。

元大都地图。

宛平县的消失,终结于门头沟大台镇

明清时期宛平县设知县一名,正六品,比其他县令高一级,县丞三人,正七品,巡检四人,闸官一人,典史一人。宛平县辖区从鼓楼西大街算起,北至昌平、西南至房山、南邻固安,西接河北宣化,因面积广大,知县以下的副手分散驻防,县丞三人分别驻在京西门头沟及永定河南、北两岸,巡检四人分驻卢沟桥、齐家庄、庞各庄、石港口,闸官一人驻奉宸苑柳村。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宛平城所在地,清代叫拱极营。

1928年设北平市以后,宛平县改隶属河北省,第二年县衙从东官房迁至卢沟桥畔拱极城,即现在的宛平县城。拱极城始建于明末,是一座守卫北京的桥头堡,明清时一直作为驻军的兵营,1929年成为宛平县城。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士兵失踪为由,要求进宛平城搜查,时任宛平县长的王冷斋与日方几次交涉后,毅然拒绝了日军进城的要求。7月8日凌晨日军开始架炮攻城,“卢沟桥事变”爆发,宛平县署被炮弹轰塌。王冷斋随即移驻守军指挥所组织战斗,由此拉开了八年抗战的序幕,现在城墙南侧还留有许多炮弹孔,宛平县署原址1986年修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长辛店老爷庙。

宛平失守后,王冷斋随二十九军撤退,日伪宛平县政府迁往长辛店老爷庙,这个院子至今犹存,是现在的长辛店街道社区服务中心。1938年前后,我党在宛平县西部山区成立了宛平县抗日民主政权,政府位于昌平流村镇狼儿峪村。1939年以后,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在昌平与宛平两县的西部山区建立了昌宛联合县,史称平西抗日根据地,政府位于斋堂镇,挺进军指挥部位于斋堂镇马栏村,自此挺进军转战平西山区,一直到抗战胜利。

斋堂镇宛平县人民八年抗战为国牺牲烈士纪念碑,宛平县的名字最后一次出现在石碑上

1946年以后,中共宛平县委县迁入门头沟大台镇西桃园村一处民房内,临走前在斋堂镇建了一座重檐四门塔形纪念碑,碑身书“宛平县人民八年抗战为国牺牲烈士纪念碑”。西桃园村21号这间租来的房子成为宛平县最后一处办公地点,1952年京西矿区成立,就是现在的门头沟区。自此北京历史上存在了940年的宛平县退出舞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昔日的宛平县拆分重组为西城、宣武、海淀、石景山、丰台、门头沟六个区,如果你出生于这几个地儿,那你在过去就是顺天府宛平县人。

大台镇西桃园村宛平县办公地现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