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时记忆(散文)

 新用户7019teQl 2021-03-11

                           儿时记忆(散文)

                                        飞翔

     我出生于新社会,懂事起父母在生产队劳动,家里靠工分分粮食。住土屋,一间房摆两个床,狭窄阴暗,家里连一张写字桌也没有。

    厨房带猪圈,土灶做饭。餐餐炒菜缺油,稀饭是早餐,烫饭是晚餐,中餐吃一碗白米饭最高兴。

    我会走路,家里无人看管,自己玩自己的。小伙伴一起下棋、跳绳、滚铁环、弹珠子、放风筝、捉蜻蜓、去河边放牛,到河里游泳。

    夏季的夜晚看星星,看月亮。几个小伙伴到别人的瓜田偷菜瓜、甜高粱,心里不为耻,嘴巴想吃东西。个个家庭没有什么钱,人们只想吃饱肚子,穿暖和衣服。

    我的鞋子是母亲纳鞋底,用破布贴壳子,一针一线缝做的。我的衣服是母亲在油灯下纺线、织布,亲手缝做的。那个时候父亲只顾参加劳动,母亲既要参加劳动,还要忙家务,加班加点做一家人的鞋子、衣服。母亲是家里最劳累的人。母亲体弱,常带病干活。

     家庭成分好,不受人欺负。这一点我很自豪!家里有一本红宝书,好多语录我可以背诵下来。上学不花什么钱,交了学杂费再不收任何费用。老师爱工作,爱学生,住在学校,周末回家休息一次。老师每月拿30元左右的工资,他们不嫌少。

     文革开始,学校到处张贴大字报,学生给老师提意见。成分不好的老师戴上右派帽子,女老师剃光头,戴一个帽子上课。有的不许上课,下到生产队劳动教育。

      农民每天有事干,劳动一天就是几毛钱的收入。孩子多的家庭,女孩子是不许读书的。小孩的传染病每年出现,大脑炎、小孩麻痹症、肝炎等,发现晚了小孩丢了性命。防疫大脑炎,春季喝荸荠汤水,滴鼻药。种牛痘,吃防疫丸子。可是每年湾子里有小孩死亡的。我的年纪小,见了死人是害怕的,晚上做噩梦,吓得浑身一身冷汗出来。

      小孩子劳动早。捡猪粪、放牛、下田插秧、抱谷,为家里挣工分。我10岁学着大人下鳝鱼,12岁夜间在外下豪子,凌晨4点起床出门取豪子。一边挣钱,一边读书,替父母着想,肯吃苦,不撒娇。春节根本没有压岁钱,拜年也没有打发钱。钱在我眼里是件宝贝,就是母亲手里有点零花钱。喂得鸡子下蛋,那是要卖给食品所的。吃几个鸡蛋也不容易。

      读书的书包不是花钱买的,而是母亲用土布缝制的。课外书根本没有,一支铅笔是宝贝,折断了我会哭的。

      秋季冬季父亲去了水利工地,一个月回来一次。我与母亲相依为伴,母亲信迷信,怕鬼。我的胆子大,祖母病危期间,我每天早晨去她的房间看一次。那一年我只有10岁!祖母下葬,很简单,一口棺木,不请人吃酒席。任重的人一起吃一餐家常饭。那个年代,几十元安葬一位老人是普遍的。

     儿时生活艰苦,一生记忆犹新。吃苦让我懂得了人生,吃苦让我懂得了努力。农村的孩子远远比不上城市的孩子,可是我们视野广,与植物、动物打交道多,胆子大,天不怕地不怕,真是放养的孩子。

     幼年的我喜欢工人身份,军人身份。工人月月有工资,家里比农民富裕。军人一身绿军装,雄赳赳气昂昂,提了干就成了国家干部。学雷锋的日子,知道做好事才是大家喜欢的人。看法院的布告,犯罪人判死刑,判有期徒刑,心里明白做了坏事将受到法律制裁。

      劳动教育对我印象很深。7岁开始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寒暑假参加体力劳动,在学校经常下队劳动。劳动让我知道了农民辛苦,知道了一粒大米来之不易。

      落后的生产方式,收入低的社会情景,给我树立了跳出农门的志向。我读书是专心致志的,从来不厌学,从来不迟到,从来不抄袭别人作业。父母文化不高,喜欢我这个爱读书的儿子,处处对我给予优待。每年春节,母亲给我买一顶蓝色的新帽子,就是对我最大的奖赏。我回报父母的就是学校颁发的一张三好学生奖状,或五好学生奖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