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记忆中的母亲

 冬歌文苑 2023-05-14 发布于北京

记忆中的母亲

1968年农历5月17日,母亲顶着烈日在自家场坝中扬鞭锤打了大半天麦子,一阵剧烈的肚子疼痛便倒了床。待邻居将在生产队劳动的我和在公社工作的父亲喊回时,已千呼万喊不答应。那天,公社街上的医生不在家,区卫生院的大夫也出了远门。母亲就在没有花一分钱医药费,没有留下半句话语,在没有痛苦的折磨 中猝然逝去。时至今日,我也没有弄明白,是什么病魔这样凶、这样残、这样快,把才生活了38个春秋的生命终结了。

母亲在世38年,我和她相处仅仅12年,除去幼小不知事的时间,能清晰记忆也就三五年。但就是这短短的三五年时间,犹如一汪清澈见底的泉水,一抔散发芳香的泥土,随物赋形地刻录着母亲音容像貌和举止言行,尽管这只是母亲人生中的一个片断,其中还夹杂少许当时的“狠”和“恨”,但现在想来都是柔软和温暖。

我家在农村,农村人常说“严父慈母”,而我家恰恰相反。因为父亲在公社工作经常不在家,教育孩子大多由母亲负责。母亲以她那代人或祖辈留传下来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治家经验,对孩子实行“玉不琢不成器,木不雕不成材”的管教。儿时的我,由于贪玩调皮,没少被母亲“狠狠”“雕琢”。记得有一次,母亲出门去生产队劳动时,嘱咐我在家煮饭和照看小弟。母亲走后,我把三间屋的地面扫了,桌椅板凳抹了,将饭抬在火上蒸起,出门看见小弟正与邻居小朋友在路边土埂上玩,便进屋拿出二胡坐在火边,一边拉,一边照看蒸锅里的水。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母亲抱着熟睡的小弟进了屋,我起身问“妈,没有收工,您咋回来了?”母亲没有回答,把小弟放在床上睡好,一巴掌就打在了我的脸上,并从我手中抢过二胡重重甩在地上。我一时不知犯了什么错,只是在母亲不停的数落声中得知,母亲铲完土里的杂草回来拿撮箕,在坪子边的石板上,看见小弟一个人睡着在那里。还有一次是上课时,我把苞谷花往上抛,与同桌同学用嘴去接,恰巧被老师发现,便把我的书包从抽屉里拿出砸在地上,顿时钢笔跳出断成两截,我当即与老师吵了起来。第二天老师来家访,先说了我的成绩不错,语文、算术测验都是90多分,接着简短说了昨天发生的事就走了。老师刚走出房门,母亲就把我喊来站在她面前,大声吼骂“上课不认真听讲,还让老师赔你钢笔,你疯得没边了”。当时,我觉得母亲不讲道理,损坏东西赔偿天经地义。多年后才懂得,母亲之所以发火,是容不得孩子惹事被别人找上门,这涉及脸面和家风,有教子无方的嫌疑。至于我成绩好,是不会在别人面前表扬的,因为她认同传统文化的内敛和自谦。

母亲高高的个子,匀称的身材,白白的皮肤,温柔的笑容。在寨子里虽谈不上是“寨花”,用现在的话来说,也是出类拔萃的“美女”。加之母亲穿着尽管是那个年代极其普通的阴丹布,但始终保持了朴素的品质和干净的品位,便成了寨上大姑娘小媳妇膜拜的偶像,她们经常围着母亲问这问那,甚至帮母亲干活,让母亲教她们缝衣绣花做鞋子,母亲从来也不推辞。那些年,母亲帮寨上多少人做过女工,没有作记。但凡经她一刀一刀剪裁,一针一线缝制的衣服,总是合身得把女人曲线勾勒得恰到好处,让相亲的小伙立马帅气三分,而且还能省块布头给主家做鞋面或帽子。所以,寨上的人都夸母亲有一双巧手,以致时不时就用围裙兜着布料,或清晨一早,或傍晚时分,来家请母亲帮忙做衣服。记得有一年春天,住在坎脚的韩姓邻居请做费时费力,需要绣花的背扇芯,母亲二话没说接过布料满口答应。随后,在生产队活路轻闲时的早晚或下雨天,母亲就拿出绣片,坐在堂屋中间,一针一缕缝绣心中的日月,时间一长只见绣针在手中翻飞,七色彩线有序搭配,平针、套针、顶针自由转换。绣着绣着便看见了绿叶、水草、还有欲语还休的水波,尤其那对灵动的金鱼、振翅的小鸟、含情的蝴蝶,跃动着凡俗的喜气,折射出那个年代少有的华丽。母亲在这传承美,留住美的过程中,联系自然生活,维系人情事理,不经意间把自己也装扮成为了美。而我穿过的衣服,无论是刚刚缝制的新衣,还是把往年穿小的拆掉重新拼接的旧服,母亲也是认真打理,从不马虎。尽管现在看来,那些衣服缺少服饰设计感,很少有新潮时尚特征,但每一件都浸润着母亲的不易和艰辛,而每一块补丁显露出的又是母亲的审美和精心。

母亲一生务农,吃的苞谷饭,住的茅草屋,喝的山塘水。一辈子没有出过远门,就是近在咫尺的县城也没去过,但内心却有不低的标尺。生产队时期,为了养家,母亲每天参加劳动。从栽秧打谷到䒵草锄地,再到扯豆子掰苞谷,母亲总是质量好,速度快,而且赶在别人的前头,即使背粪挑担子也从不落后。一次,从寨子背粪到箐上栽苞谷,六里多路程,需先一步一梯拐数个“之”字下坡到河边,沿河埂走一段羊肠小道后,再一步一步爬完将近四里的崎岖山路,中途经过三米来高的“石门坎”时还需手脚并用。即使是男同志有的也望路兴叹,只背半背兜,而母亲却背满一背径直朝前走,一出寨子汗水就浸泡着额头,身上的衣服湿透蒸干,蒸干又湿透。那时,农村还没有“女汉子”一说,但生产队每天给参加劳动的人员评工分,妇女最高10分,母亲总是毫无争议得“最高”。当别人夸她“劳力好、肯吃苦”时,母亲总是微笑着说“没啥,力气是个怪,今天用了明天在”。母亲对自己是这样,对孩子要求同样严格。记得有一年的秋天,天还没亮就叫醒我和她去自留地里挖土,那时我10来岁,迷迷糊糊中高一脚低一脚跟随在后,到了地里,手无意识地一阵乱动,睡眼明显还没醒来。母亲见了一阵训斥,外婆听见骂声走近对母亲说“小娃家,好好说,不要吼”。母亲压低声音给外婆说“家里男娃娃多,又相对调皮,不管严点,好吃懒做,将来咋办”。就在这年冬天,公路道班来生产队找人清除边沟淤泥 ,大人一天八角钱,小孩一天四角钱。当时学校已放寒假,母亲就叫我去。当晚,我开口要三块钱买胶鞋,父亲满口答应,可母亲却说“不行,轻易得到的,不懂得珍惜,让他自己找”。当时,觉得母亲好“怪”,可又不敢不去。在随后的清沟劳动中,我的脚被碎玻璃划出一条长口子,鲜血直往外流。母亲得知后,放下手中活计来到工地,先是扶,后来干脆背着我往医生家跑。那时我已有母亲肩高,将近七十来斤体重。我俯在母亲背上,头紧贴乌黑的头发,两手搂着肩膀,望着她一脸大汗的奔跑,心中一阵燥热,忘却了不让买鞋的“愤恨”,生涌出“一向严厉的母亲,内心也藏有舐犊之情”的感激。

母亲聪慧,一心按照她的生活理念,提升家人生活质量。在物资匮乏的农村山区,农家人的生活清贫艰苦,吃肉等过年,食油逢过节,一年四季都是苞谷饭酸菜汤。所以,母亲一有空闲,不是发豆芽、晒甜酱、腌泡菜,就是推豆腐、蒸粑粑、做甜酒,想方设法增加品种,千方百计变换花样。尽管所用食材也是农村常见的苞谷、麦子、白菜、萝卜,但只要经母亲的手融合搭配,就能生出满足多人味蕾的好滋味。就是农家极其普通的苞谷饭,酸菜汤,母亲做出来的口感和味道,总是和别人家的不一样。那些年,在母亲的精心打理下,我们不时可以吃上虽不是美味,但却是可口的饭菜。而每年正月初一包糯米面粑粑,更是母亲精心准备的“才艺早餐”。一大早父亲起早挑好水,出去玩耍的我们也早早归拢到灶台边。这时,母亲两条板凳“啪”的一拼,竹蔑簸簸往上一放,拿来锑锅。舀上糯米粉,用木勺从火上锅里一点一点往糯米粉里加开水,边加边搓揉,手掌左右推挡,前后揉压,“咔嗒”、“咔嗒”,锅底好像在糯米粉团柔软的力量驱使下,与板凳合奏着清晨温馨曲。挤压搓揉多遍后,粉面就抱成团,软硬适中有了粘性,然后掰开一团搓揉成圆柱形的条,再一段一段拧下来,双手搓圆捏成皮,端出早已准备好的酥麻、付油、白糖、核桃等馅料就开始包。母亲凭借想象力,有的包成弯钩像菱角,有的捏得稍凸像扁豆,边缘有齿的是“狗牙瓣”,两边上翘的是“猫耳朵”。尽管包的花样多,形状杂,但面皮的薄厚,馅料的多少,母亲总是拿捏得老少皆宜,以致水开后往锅里一放,如层层叠叠盛开的鲜花,雪白、清香。有一次,粑粑煮熟,满屋子散发出诱人的香甜气息,我趁母亲转身不注意,用筷子夹起一个塞进嘴里,在舌尖的挤压下,粑粑在口中温润地化开,酥香甜蜜萦绕唇齿。母亲看见了,假装生气地说“馋猫”,看到我嘴角残留的馅料,忍不住笑了起来,我也跟着“哈哈哈”笑出了声。现在生活好了,街上的小吃也很丰富,都市餐馆里的粑粑,糯米面更白,外形更美,有的甚至加了奶油、巧克力,但怎么吃,都没有记忆中的醇厚香甜。

母亲离世50多年了,外婆在世时不止一次说“你妈没读过书,没有文化”。当时觉得外婆是“实话实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洗礼,现在想来,母亲只是没有文凭,因为她的为人处事就是她的文化,“轻易得到的,不懂得珍惜”、“好吃懒做,将来咋办”的教子之道也是她的文化。而今,她老人家早早一“走”,犹如纷纷扬扬的雪花,落地再无来生,只在离她生前居住的茅草屋二里来地的山坡上,留下一堆长满野草的黄土和一块四季冰凉的石碑。可只要说起母亲,每延伸一个词,我心中就是一篇文章,脑海里就是一个场景,记忆中就是一个年代,回忆里就是难忘的岁月。特别是她“疯得没边”和“让他自己找”的吼声,似电影最后响起的主题曲,让生活有了动人的旋律,使哀思成了永恒的心声。

转眼半个世纪过去,国事家事多变迁。现在姐姐儿孙满堂,身康体健,我从国有企业党委任职退休多年,大弟在市级机关任一级巡视员去年刚缷任,小弟在央企总部中层干部岗位上负主责。

母亲,勿挂念,九泉之下静心安息,那边没有病痛,是真正的天堂。

2022年10月25日

母亲留世的唯一照片(左起作者、父亲、母亲、小弟,前立大弟)

作者简介

王炳学,贵州农村人,军营15年后转业在省直机关、国企集团公司工作,偶有拙文见诸报刊。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