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华老师到底懂不懂应试作文

 新用户2356fYUI 2021-03-11

余华老师到底懂不懂应试作文

文/蔡朝阳

昨天,被一条消息刷了屏。著名作家,我曾经的偶像,余华老师,出现在一个教培行业的舞台上,大谈而特谈中高考作文的写法。题为:如何在中高考中写好作文。一时间,舆论哗然,议论纷纷。总之,对于余华这样一个曾经的“先锋”作家,出现在教培机构的舞台上,大家都很错愕。

为什么错愕?大概跟余华在文学圈的地位有关。

余华老师,那是先锋派小说扛鼎的人物,一贯淡出于公共视野。他的代表作《活着》被张艺谋拍成电影,尽管国内没有公映,但在国际上斩获大奖无数。若非新书宣传,余华都不太出现在公共领域,给人感觉,一向都是高不可攀,这次,居然如此亲民。

此外,既然叫做先锋派,那自然是很具有实验性的文体,《十八岁出门远行》,一度选入高中读本。当时,这个文本,对很多执教的老师和学习的学生来说,都构成了阅读挑战。我就曾经费尽心思指导我的某个同事如何理解这个非现实主义小说,指导半天,然并卵。更不要说他另外的如《鲜血梅花》之类的实验作品了。一个写着人们看不懂的小说的人,去指导中学生写阅卷老师看得懂的应试作文,怎么着也有点违和。

还有,余华曾经接受采访,声称:我辅导孩子作文经常拿低分。余华说:“我给孩子写作文时提的意见,孩子写出来都拿了低分。”余华笑道,“后来,他就觉得我特别不靠谱,再也不听我的了。”这点,恐怕也是事实。我们知道,中小学的应试作文,是一种奇葩性的存在。我家菜虫,也不让我指导作文啊。

我想,大家起初的错愕,都是因为之前余华老师给人们留下的刻板印象吧。

但仔细想想,要是余华这样的,真正对汉语的写作做出过探索性贡献的大家,来介入中小学的写作教学,那实在是一件好事。至少能保证一点:专业性。

以及,余华是《钱江晚报》新少年作文大赛连续三届总评委,必然读过很多学生习作,相信对于学生作文也颇有见解。

因为只听了现场演讲的片段,其实我不能断定余华老师究竟讲得好不好。但就流出来的视频的局部判断,余华老师对中小学作文的弊病,是很清楚的。就是一个毛病:不管你命题是什么,我先给你来一堆“好词好句”。而且,这些所谓的“好词好句”,究竟是不是好词好句,那是由这个孩子的语文老师决定的。就我这么多年的儿童写作教学的经验来看,这些好词好句,无非是滥俗的心灵鸡汤。

比如,给你来一段,描写春天的,清明节的好词好句:

走进清明的怀抱,领略春光的美好。笑看桃花的妖娆,静听溪水的欢笑。远望青山绵远,沐浴阳光的灿烂。品味季节的变换,歌唱生活的圆满。

作为一个对写作抱有深刻敬畏的人,阿老师看到这样的句子,是会捏着鼻子走人的。 

为此,我写过一篇《论什么是猪大肠式的排比》,可供参看。

当然,余华老师的言谈举止之间,对中小学语文老师的鄙视,也是有目共睹。我支持余华老师对这个群体的鄙视。因为,这个群体,对于写作这件事,确实很外行。

外行没关系,隔行如隔山,保持敬畏就好了。比如,我不会杀猪,所以我对屠夫的行业保持敬畏,也从不指导应该如何杀猪,也不参与制定生猪屠宰规则。

要命的是,就孩子的写作而言,偏有一批外行的家伙,要强不知以为知,化身为“专家”,来指导我们的孩子写作,来设定一篇“好作文”的标准。这才是目前中小学写作教学中最直接的,最需要被改变的问题。

所以,尽管之前有点错愕,但余华愿意来就此问题聊聊他的看法,而且聊得不那么低级,我觉得也是一件不错的事。也让那些在污泥里打滚的作文培训机构看看,真正的写作大家,他们又如何理解写作这件事。归根到底,这对于广大的中小学生来说,也会有启发。会让他们明白到,写作,除了老师的评价标准之外,还有别的标准。

多元,这是好事。

恰好,明天,即本周五中午12:30,阿老师和王剑锋老师会有一场直播,我们要聊的,也是学生写作中的“好词好句”的问题。我们刚好可以从余华老师的话题开始聊,来谈谈,青少年写作,在应试和个性才华之间,究竟应该如何接通。这是白鱼文化多年来一直在探索的事。

扫描下图的二维码,即可收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