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万涛:浅谈记叙文中的抒情

 温馨微语 2021-03-11

     阅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人们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开口闭口都离不开语文,而作文训练在语文学习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一方面是阅读分析的实际运用,另一方面又是高度综合性的能力培养,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怎样才能写好文章呢?姑以记叙文中的抒情为例,谈谈笔者(曾经的中学语文教师)对记叙文表达方式的浅见陋识。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描景、状物为主要职能的文体。它通过对人物、事件的情态、变化和发展的叙述来表现作者对某种生活的理解和评价,其主要表现手法是记叙和描写,往往综合运用说明、议论和抒情。

文章是要表情达意的,字里行间总得包含着作者的主观爱憎。而文章的教育意义固然取决于生活本身所固有的意义,但更取决于作者在反映事物的过程中所抒发的感情和对事物所作的评价。这种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渗透作者的褒贬感受就是抒情。

抒情的具体方式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所谓直接抒情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用直接表达感情或议论的语言抒发作者的感受。它表现在记叙文中有的是一个语段,有的是一个单独存在的自然段。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在叙述松骨峰战斗之后,作者以激动人心的三句发问,结束第一个故事的叙述,有力的强调了主题,从而激起读者共鸣。

间接抒情是一种寓情于事、寓情于理、寓情于景的表达方式,也就是叙述、议论、描写中隐含着作者的某种情感。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四次写到眼泪,反复深入的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挚爱:(1)奔丧途中,睹物思人,“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2)因看到父亲买桔子、过铁道、爬月台时肥胖臃肿而又十分认真的“背影”深受感动,“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3)车站分手,目送父亲逐渐消逝的“背影”潸然泪下,蕴含着“我”与父亲离别时惆怅难舍之情;(4)读家书,再次回忆父亲的“背影” ,不由得涌出了“晶莹的泪光” ,从而表达了“我”内疚、忏悔和叹息的心情,寄托了作品中的“我”对父亲的强烈思念,使文章余意未尽,真挚感人。

怎样才能正确、合理地运用抒情呢?总的原则是:不背离主题,不架空,力求自然而健康。具体说来,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抒情不能游离于主题之外。它是记叙文中突出主题的片段,而不是玩弄辞藻的场所。

二、内容要生动具体。所抒之情不能脱离具体的记叙、描写,力避内容浮泛,主题架空。

三、抒情格调要健康深沉。要表现劳动者的审美观(即劳动者富有正能量的情操、胸怀、品德),力求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四、抒情离不开联想。不能平铺直叙,就事论事,如此,内容干巴,读来枯燥乏味;更不能以作者声嘶力竭的叫嚷强加于读者的思想感情。

如表现某个老师的形象,必须联想到他(她)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而老师的奉献精神如何表现?自然会联想到他(她)为认真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唯恐学生不学,唯恐学生学不好,象春蚕和蜡烛那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综上所述,记叙文中妥善地运用抒情手段,可以画龙点睛,升华主题,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简介

汪万涛,笔名老万,安徽省庐江县人,1956年出生,大专学历,爱好写作,曾在中国乡企报、中国建材报、厂长经理日报、企业家报、安徽日报、安徽经济报、巢湖日报、中国乡镇企业杂志、新闻世界、实与虚、组织建设、江淮风纪、安徽工作、安徽乡镇企业、企业家实践与思考等报刊媒体及《中国世纪颂》大型丛书发表作品50余万字,深受业内外好评。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我与10W+之间只差您的一个转发

觉得不错,请点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