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岩磊:“克欲复理”真风流(外一篇)

 温馨微语 2021-03-11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自古才子多风流,始乱终弃者有之,滥情无度者有之,红杏出墙者亦有之,然而始终如一的也大有人在,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国当代理学大师”的马一浮先生(18831967)就是个例证。

马老是位国学大师,也是个多学科的达人,他出生在书香门第,天资聪颖,学识渊博,被人们尊为“儒释哲一代宗师”,同时他还是我国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第一个人,兼具书法大家,也是一代诗人。马一浮十九岁时,妻子病逝,他便立志终身不娶,直到84岁被迫害致死时仍是孑然一身。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写下这千古经典爱情诗篇的诗人元稹,却是一个视情感为粪土的渣男。著名学者郭沫若多才多艺,然而抛妻弃子的行为令人不齿,被鲁迅骂为“才子加流氓”。马一浮先生无论家庭条件,还是个人魅力都会吸引无数异性倾慕,但他能初心不改实属不易,让人由衷地敬佩。

马一浮的坚贞不渝大概源于对人生的大彻大悟。他在潜心研究儒学、佛教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学思想:主敬、穷理、博文、笃行,并且自己忠实地践行了“终身由之而不改”的誓言。主敬就是要坚持志向和忠人之托;穷理的意思是,要能沉下心,扎进一个专业或行业里下狠功夫;博文讲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笃行要求戒夸夸其谈,真正能踏下心奔着目标而努力。

马老将治学理念同样运用到了修身上,在个人生活中,他没有像元稹那样口是心非,也没有如郭沫若那般激情四射,而是踏踏实实地做学问,老老实实地做人。在“敬”中矢志,于“穷”里潜心,求“博”古通今,修“笃”定之品。马一浮最终为人们尊崇,受人敬仰,也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才高易风流,也许是因为豪情万丈能够激发人的灵感吧,然而真正的大智慧需要冷静的逻辑思考,便需“克欲复理”,用清心养敬,用安心穷理,用尽心博学,用耐心笃行,如此才能成就使万众仰慕的真“风流”。

(注:2018.1.12  星期五,本文特为《温馨微语》供稿。)

何来浮云遮望眼,岂惧风雨沾衣衫

钱钟书先生(19101998)在他的长篇小说《围城》中写有这么一段话:“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站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事业也罢,人生的欲望大都如此。”此话说得很形象,也十分深刻。

沉浸在热恋中的男女,常常憧憬着走进婚姻的殿堂,期盼双宿双飞的温馨踏实,然而,结婚后锅碗瓢盆间的无聊,拼命养家糊口中的无奈,又使人们向往婚前的自由,暗慕他人家庭的奢华。从前满眼的优秀,化作此刻满嘴的抱怨;昔日花前月下的一刻千金,变为今天的度日如年;当年,白开水能喝出蜂蜜的甜,现今,含着巧克力也会想起眼泪的咸。

找工作、干事业同样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当老师的羡慕公务员的体面,坐办公室的向往能有寒暑两个长假;生意人爱慕上班族的安稳,白领眼馋个体户的自由;搞技术的艳羡跑市场的吃香喝辣,做营销的眼红画图纸的有功有奖。好像别人干的工作总是比自己的惬意,似乎他人挣钱总是比自己轻松,仿佛自己总是那个舞台上没踏对鼓点的倒霉蛋。

欲望是个喂不饱的贪吃蛇,人们往往奢望未得到的,又不中意于已拿到手的,便会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将非分之想看作理所应当,把顺理成章视为故步自封,拿空中的天际线画地上的斑马线,便有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冷笑话:相声说不过郭德纲就骂其三俗,蜂窝煤炉子改天然气也会使一些人升官发财,拆个广告牌还会让买菜大妈找不到回家的小道。

无论是精神上的愉悦还是物质上的满足,一旦进入人们的视野,就会成为濒危物种。结婚将两个人囿于一室,但平淡的日子滋生的却是磕磕碰碰,便有了七年之痒,十年之痛,生出许多弦外之杂音,婚外之情愫。财富的积累让人倍感事业有成的自豪,然而山外有山的不知足,又会激起无尽的遐想,屡屡在名利场的十字路口徘徊,每每在荣辱得失的码头边踯躅。

城墙再高也挡不住人们的贪欲,城池再美也难以锁住人们的好奇,真正拴心留人的不是有形的围城,而是知足常乐的无形之手。不贪财,身健堪比金山;不贪名,平凡亦即大安;不贪色,糟糠捧为貂蝉。如此,也便无城可围,心已擎入九天,何来浮云遮望眼,岂惧风雨沾衣衫。

(注:2018.1.13  星期六,本文特为《温馨微语》供稿。)

作者简介:石岩磊,一个漂在北京的满城人,一个年龄逼着早起的知命人,一个不会抱怨的傻子,一个不知后悔的呆子,在微信里觅到一处清静之所,在文字的组合中发现了一片蓝天。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我与10W+之间只差您的一个转发

觉得不错,请点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