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这么高冷,想必和妈妈的关系不太好吧?

 小宋老师幸福课 2021-03-12

文/小宋老师

01.

我的一位来访者小青,最近遭遇了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

她跳槽到一家新单位有三个多月了,却始终感觉自己很难融入新环境,她没有找到亲密的朋友,感觉自己一个人很孤独。

与此同时,她还接手了一个新的项目。甲方比较强势,也比较挑剔,在合作过程中直接告诉小青的上司说,“小青做事不够主动、有些'高冷’”。这些评价,让小青感觉有苦说不出。

小青告诉我说,与人打交道是最容易让她产生烦恼的一件事情。有时候,她特别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人,可是她给身边大部分人留下的印象却只有“高冷”两个字。

小青苦笑道:“之前经常会有人说我'高冷’,我自己也能意识到这一点,可是性格这东西真的很难改,我该怎么办?”

透过咨询我们可以发现,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是小青所面临的关键问题,而“高冷”一词则是化解人际关系问题的一个切入点。

“高冷”其实是一种防御机制,表面上看是有些自视过高,深入来说是对人缺乏热情,给人一种距离感。

“高冷”的潜台词是:“我要在你拒绝我之前,先拒绝掉你,这样我就可以使自己的自尊免受伤害。”

如果要做更深层次的分析,“高冷”的性格特质往往与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和妈妈之间的关系比较疏离有密切的联系。换言之,假如一个人没有得到充分的母爱,就容易显得高冷,不容易接近。

02.

在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明玉无论说话还是做事都带有一股“高冷”范儿,给人一种霸道女总裁的感觉。这其实和她的原生家庭有密切的关系。

苏明玉的妈妈原本是要和苏明玉的爸爸苏大强离婚的,因为怀上了苏明玉,所以苏妈妈不得以只能选择和苏大强继续过下去。

苏明玉从一出生开始,就被妈妈看成是一个多余的存在。于是,苏妈妈明显偏向苏明玉的两个哥哥,对待苏明玉则非常严厉和冷漠,就像是后妈一样。

这种养育的结果是,苏明玉形成了“高冷”的性格特质,对苏妈妈一直怀恨在心,并且曾经执意要和苏家断绝关系。

美国FBI一项针对连环杀人犯的研究发现,那些冷血的连环杀人犯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些杀人犯在6岁之前都有一个很糟糕的妈妈。换言之,这些杀人犯均缺少充分的母爱,和妈妈之间没有足够强的联结。

03.

外表看似“高冷”的人,往往具备以下人格特质:自卑、不在乎自己的身体、对生活怀揣着无声的绝望。

一个看似“高冷”的人,往往是一个骨子里感到自卑的人。因为“高冷”的人在童年时期缺乏妈妈足够的关爱,而自信的最初来源是就妈妈无条件的关爱。如果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妈妈充分的关爱,那么一个人就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的。

与之相伴随的就是,“高冷”的人很容易不在乎自己的身体。例如,熬夜、加班、成为“工作狂”,通过工作来寻求价值感,以此来逃脱“自卑”的魔爪。

在《都挺好》当中,苏明玉经常到石天冬开的日本料理店吃饭,而她经常会在点上几个小菜之后,昏睡过去,醒来之后不吃饭就走。或者是,一边工作、一边匆匆忙忙地吃上两口饭。总之,她对自己的身体毫不在意。

有一次,石天冬劝苏明玉放下手机,专心致志地好好吃饭。苏明玉却说,“能在你这一边忙工作,一边吃上两口饭,我已经很幸福了。”

由于在童年时期缺乏母爱的滋养,“高冷”的人,其生命的底色是黑白的,而非彩色的。如果我们和一个“高冷”的人做深入的交谈,就很容易感受到“高冷”的人对生活缺乏必要的热情。

他们经常会发出“感觉活着没有太大的意义”的感慨,这些与缺乏母爱足够的滋养是有关系的。

04.

既然“高冷”性格的形成和母子的关系有如此密切的关系。那么,作为一个“高冷”的人,就应当想办法主动去修复和妈妈之间的关系。

看到这,也许有人会说:“童年期缺少关爱,不是我的错,是妈妈的错,为什么需要我去主动修复?”

我想说,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了自己的婚姻幸福,就应当去和妈妈修复关系。

哈佛大学一项长达35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我们与父母的关系质量能够影响我们未来的健康。那些与父母双方关系都很紧张的被试,100%的人都有严重的身体疾病;而与父母双方关系良好的人只有47%出现身体问题。

与此同时,和妈妈关系处不好的人,往往容易把对母亲的不满投射到另外一半身上,从而阻止与另外一个人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

在咨询中,小青经常会抱怨自己的男友对自己很挑剔。而实际上,这也是小青对自己妈妈最为不满的地方。

05.

修复与妈妈之间关系的一个关键是,你不能去期望你的父母变得多么不同,你只能去改变你自己。说得具体点就是,你要尝试去理解自己的妈妈。

在回味童年时光的时候,我们往往容易想到童年的一些不幸。例如,想到妈妈没有给我们充分的关爱,而忽略妈妈对自己好的地方。

从进化论的视角来讲,这是由于人都有“负面偏好”的所造成的。因为负面信息关乎我们的生存,因此我们很容易把童年的不幸给夸大,在脑海中记忆更长的时间,同时把妈妈对自己好的部分当成是理所当然,或者是给故意忽略了。

在《妈妈及生命的意义》一书中,欧文.亚龙写道:“我从来不记得曾经和她共度温馨的时刻,也从不以她为我的母亲骄傲,我从没有过'有她做我妈妈真高兴’的念头。她是个刻薄的人,对任何人都有刻薄的批评,只除了对我父亲和姐姐之外。”

不过,欧文.亚龙逐渐理解了妈妈。

他梦见妈妈跟他说:“让我告诉你,欧文,我受的罪比你还多。首先,你也从没对我好言好语。我为你煮饭,你吃我煮的饭20多年了,我知你爱吃,我怎么知道的?因为盘子和碗总是干干净净的,可是你从没有称赞一句,这么多年来一次也没有。有过吗?”

在对妈妈的经历、遭遇、生活的难处和诸多无奈进行一番理解之后,欧文.亚龙最终和妈妈实现了和解。

我们经常会抱怨妈妈对我们的关心不足或者是照顾不周,可我们是否曾想过:

妈妈的妈妈又给了你的妈妈多少的关心和爱护呢?只有站在妈妈的视角去看问题,我们才能更加理解妈妈的处境,我们才不会对自己的妈妈有那么多的怨气。

当我把上面这些话揉进咨询过程当中,并将这些想法传递给小青之后,小青的情绪多次受到触动。虽然问题没有马上得到解决,但是小青说,在着手改善人际关系之前,她想先找个机会和妈妈好好聊聊。

其实,很多心理问题的形成,都和原生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我们遭遇心理困扰的时候,不妨先回顾一下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并且想想有哪些因素阻碍了你和妈妈之间的爱自由流动,然后想办法去努力修复,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马克.沃林恩.这不是你的错:海灵格家庭创伤疗愈之道[M].田雨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2.欧文.亚龙.妈妈及生命的意义[M]庄安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