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山林地、果园生产基地发展休闲农业,不仅能满足游客旅游休闲的需要,还能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收益。通过创意规划设计观光、采摘、认购、认领、运动休闲、科普教育、养生养老等休闲游乐与体验活动,为林果园增收开辟一条新的发展路子,从而促进乡村振兴,带动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 我国也是一个多山之国,山地、丘陵和高原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9%。山区、丘陵以林果产业发展为主。农业供给侧改革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全国果园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 如何在山林地、果园发展休闲农业?这是很多拥有林果地新农人的迫切想法,我们认为林果地发展空间巨大,用立体农业、循环经济理念带动“林下经济”产业化经营,利用林果园优良的生态条件,发展休闲农业新业态模式,既能满足广大消费者旅游需求,又能促进林果产业的良性发展。 什么是“林下经济”?林下经济就是以林果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果园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果地生物多样性。林果园发展林下经济有多种产业模式,每种产业模式都可以创意规划设计不同的休闲农业休闲体验活动。 在林果园下种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在周边地区围栏,养殖柴鸡、鹅等家禽,树木为家禽遮荫,是家禽的天然“氧吧”,通风降温,便于防疫,十分有利于家禽的生长,而放牧的家禽吃草吃虫不啃树皮,粪便肥林地,与林果木形成良性生物循环链。在林果园建立禽舍省时省料省遮阳网,投资少;禽粪给树施肥营养多;但林禽模式选址要尽量远离游客,不影响游客休闲环境。林地生产的禽产品市场好、价格高,属于绿色无公害禽产品。 林禽模式做休闲农业可创意抓鸡、捡鸡蛋、青草喂鹅、鹅鸡认养等体验活动。打造采摘园、亲子园、科普教育、游学基地等休闲农业项目。 林果地养牲畜有两种模式: 一是放牧。即林果间种植牧草可发展奶牛、肉用羊、肉兔等养殖业。速生杨树的叶子、种植的牧草及树下可食用的杂草都可用来饲喂牛、羊、兔等。林果地养畜解决了农区养羊、养牛的无运动场的矛盾,有利于家畜的生长、繁育;同时为畜群提供了优越的生活环境,有利于防疫。 二是舍饲饲养家畜。如林果地养殖肉猪,由于林果地有树冠遮荫,夏季温度比外界气温平均低2~3℃,比普通封闭畜舍平均低4~8℃,更适宜家畜的生长。 林畜模式发展休闲农业可创意设计牛(羊)拉车、喂草、与小牛(羊)羔亲密照相、小猪跳水、动物赛跑、动物认养、挤牛(羊)奶、斗牛等体验活动。 林果木与蔬菜间作种植,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模式。林果园下可种植大葱、青椒、茄子、卷心菜、黄花菜、蒲公英、蕨菜、马齿苋、薇菜、酸模、苋菜、落葵、乌塌菜、荠菜、黄秋葵、山芹菜、荆芥、紫苏、树番茄、酸浆、菊花脑、紫背菜、刺菜蓟、苦荚菜、金丝瓜、香椿菠菜、甘蓝、洋葱、大蒜等蔬菜,一般亩年收入可达700~1200元左右。 林菜模式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可创意的体验活动很多,如移栽菜苗、收菜、盆栽蔬菜、除草、是水、农事体验、亲子活动、科普教育、养生美食等。 该模式特点是在林果园下种植苜蓿草、黑麦草、红三叶草、白三叶草、鸭茅I、无芒雀麦、狼尾草、鲁梅克斯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树木的生长对牧草的影响不大,饲草收割后,饲喂畜禽和鱼类。一般说来,1亩林地能够收获牧草600千克,可得300元左右的经济收入。 林草模式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可创意割草、草编工艺、草喂鱼、自然教育、家庭亲子等体验活动。 在林果园下间作种植食用菌、如平菇、鸡腿菇、香菇、黑木耳、毛木耳、草菇等,是解决大面积闲置林果园下土地的最有效手段。食用菌生性喜荫,林地内通风、凉爽,为食用菌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可降低生产成本,简化栽培程序,提高产量,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产空间,而食用菌采摘后的废料又是树木生长的有机肥料,一举两得。 林菌模式做休闲农业可创意种蘑菇、采蘑菇、吃蘑菇、学习蘑菇知识、各种DIY活动等休闲体验项目。 林果园间空地适合间种人参、西洋参、灵芝、天麻、田七、黄连、金银花、天门冬、水飞蓟、枸杞、百合、细辛、大黄、甘草、红景天、何首乌、半夏、天南星、柴胡、元胡、五味子、板蓝根、砂仁、巴戟、草果、益智、石斛、青天葵、灵香草、苦草、千年健、黄姜、薄荷、白术、黄芪、桔梗、党参、芍药、刺五加、白芷、茯苓、山茱萸金等药材,对这些药材实行半野化栽培,管理起来相对简单。据调查,林果园下种植中药材每亩年收入可达500~700元。 林药模式做休闲农业可创意赏花、摄影、采药、品药膳、保健、养生养老、科普教育等多种体验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