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激萌话题|聊聊这个月霸占你们谈资的那些戏(电视剧版)

 欧陆思想联萌 2021-03-12

聊聊这个月霸占你们谈资的那些

我的前半生



自十几年前《我的野蛮女友》的诞生以来,我曾认为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终于逐渐摆脱了刻板印象,她们不仅摆脱了温柔、文静的特质,而且开始了从社会承认,而非家庭承认中获得自我成功形象的塑造。而一部《我的前半生》似乎让整个发展的历程发生了逆转。即便坚持亦舒的原著,其实我们获得也只是一种女性自我重述的俗套故事。这种类似麻雀变凤凰的故事,在通俗小说以及影视作品中可谓车载斗量,本就毫无新意。但即便这样一种的俗套故事在转变为影视剧中则不得不向更为流俗的层面下坠。媚俗,经历了这么多年知识界的批判,仍然主导着大众文化的基本特质。贺函,这个男性角色的介入,其所担当的不仅是职场的救世主的角色,而同时他的存在构成了对于女性自我解放的反讽,斩钉截铁地告诉我们:娜拉出走之后,她其实不过成为了另一个玩偶之家的成员。如果该剧真的包含着对这一反讽的自觉,或许还有其存在的一点价值,而让人更为失望的是,它用诸多狗血的剧情告诉我们,所有这一切都是从肯定的意义上被讲述,因为所有英雄救美的情节都设计的极为生硬而无厘头,是勉为其难的一种安排,让我们不得不确信,编剧为了让这些发生费尽心思。

真正独立自主的女性并不仅仅意味着职场上的成功,亦或者说,她的成功从不需要外在职位的高低,或者家庭的幸福来确证,一个家庭主妇同样可以具有独立自主的特质。独立自主根本上意味着一种自由。何为自由,中国的表达方式,最为恰当,即是由-自,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可以任由自身的行为、思想保持着自己的特质,不为它物所动,的确,或许你会说,难道要我们参禅悟道吗?并不是,今天的我们太习惯于陷入一种外在的异化而不知,所以没有价格的标签,我们几乎不知道“价值”几何,我自己,它物,他人都已经被价格标注了。什么时候,我们可以从内心摆脱这种限制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去奢谈独立自主。

——夏莹

诚如夏老师所言,单从故事本身来说,即便坚持亦舒的原著,其实我们获得也只是一种麻雀变凤凰式女性自我重述的俗套翻版。但我更想从子君前世今生的角度试图置于一个时间轴上去评价亦舒版子君相较于鲁迅版子君的“进化”,以及电视剧版子君的“开倒车”。

1925年,子君生于鲁迅笔下的《伤逝》,她用一种深谙“五四”时期冲破封建势力捆绑,追求个性自由的态度郑重向爱人涓生喊出口号:“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于是她额头上顶着对自主婚姻的满心期待穿过旧家庭的阻拦、穿过众人的讥笑踏上了因爱而婚的一片坦途。然而只是皮毛。她错把独立自由的婚姻看作是独立自由本身,甚至是独立自由的完成状态。她停止阅读、停止独立思考,沉迷勾心斗角的鸡毛蒜皮。她忘记了涓生爱她是因为她是她自己的,不是涓生的不是家庭的不是“女子治内,服侍丈夫”这条礼俗管治下的。她怀抱热血地冲出了旧家庭,然后满心欢喜地钻进了新式小家庭,只不过完成了从一个牢笼向另一个牢笼的联结。

1982年,鲁迅《伤逝》中的子君重生于亦舒笔下的《我的前半生》,像是换了半个世纪时代背景的续集,这一次的子君从一段破裂的婚姻出发。她是只被人一把从井底拎上来的青蛙,13年安居的舒适区瞬间变成虎狼荆棘的现实社会,她的独立之路是被迫开始的,但却坚实笃定。小说用大量的篇章描写了离开前夫涓生之后,子君如何进入职场打拼、跳槽、继而从经济独立进阶到人格独立,友情上与唐晶形成一种亲密但不依附的君子之交,爱情上遇见了可以比肩的瞿有道。我认为亦舒小说的所谓完满大结局,并不是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而是其中的主人公学会了更爱自己。亦舒笔下的好的爱情,是两颗独立灵魂的惺惺相惜,不是仰仗没有卑微,不去舍近求远地画地为牢,纯粹且始终保持独立,然后静待爱。不知道子君的第二次婚姻是否可以顺利,但那似乎并不重要,只有子君是子君,只要子君还是子君,已经足够。

除非……电视剧《我的前半生》热播,子君再一次“闪耀”登场,脚上蹬着几万块的羊皮底不能沾水高跟鞋,口里念着:我老公说养我一辈子。颇为相似的开始,二十一世纪的上海而已。但随后剧情急转直下,剧中除了些许次关于生活不易的苍白感叹,对于罗子君如何凭己之力实现经济和人格双重独立的刻画少到让人心塞。经济独立且不说,毕竟有着离了婚依然支付高额生活费并许诺会继续包养的新时代好前夫;人格独立却也实在谈不上。前有无所不能的人生导师贺函谆谆教诲教诲,后有火星才能遇到的无私闺蜜唐晶竭力相助,怎么看着都有点《伤逝》中再入“小家庭”的意思。若说小说中的子君尚有坚韧自强的品性吸引着瞿有道,电视剧中罗子君仅凭一再的“添麻烦”就俘获贺函实在有些牵强,无法真正冲破封建束缚的“二零后”子君好不容易进阶成了独立成熟的“八零后”子君,没想到却在今天这样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又被一巴掌按扁成缺乏主见的“小女人”,难怪网上众多粉丝大呼弃剧。亦舒能让子君挺过一切劫难,除了开倒车改编。

——黄竞欧



军师联盟

《军师联盟》:此“三国”,无战事

良心大剧《军师联盟司马懿》已经落下帷幕,其制作之精良直追当年的《琅琊榜》,收视率自然也成为了2017年之翘楚。该剧结束之时,第二部《虎啸龙吟》的预告也迎面而来。由此一个困惑也似乎随之解除:为何此三国,无战事?

不得不说,该剧的视角是独特的。在人们耳熟能详的三国故事当中,司马懿,作为一个后期影响三国如此巨大的人物在诸多三国叙事中却只是获得一个奸佞狡诈、诡计多端的干瘪形象。他如同横空出世一般,却可与“得一可得天下的”卧龙诸葛亮一决高下,其成长过程却从未得到应有的关注,这显然是一种视角的偏颇。《军师联盟》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展现了司马懿的成长历程,其与张春华的恩爱情节,虽无历史根据,但却为青年司马懿的人物形象增添诸多妙趣横生的生活色彩。在此,我们看到了一个有情有义,敬老爱幼的有为青年,虽足智多谋,有胆有识,却还不失敦厚仁义。面对如此完美的角色设定,当然难免招来种种质疑:为什么不尊重历史事实? 美化司马懿的意义究竟何在?这样的质疑混淆了电视剧与历史教科书之间的区别。该剧虽不属“戏说”,但却也是以收视率为考量的商业产品,因此出于“可看性”的思考,其间剧情自然需要一定的设计感:这是一部围绕皇权而展开的权谋剧,这样的权谋剧,近年来并不少见,《琅琊榜》、《甄嬛传》、《人民的名义》大多可归入此类,而权谋剧的展开总与“争权”、“夺利”不可分割,因此其故事背景也总是离不开“夺嫡之争”与“升职之患”,它们或者直接发生于“前朝”(男人的世界),或者发生于“后宫”(女人的世界)。《军师联盟》似乎是这些权谋剧的大杂烩,曹操时代的夺嫡之争,曹丕时代的新政推广,甚至还不失时机的加入些许宫闱争斗,样样俱全,但其结果却是多少有些样样欠缺,斗争不够激烈,权谋还欠精巧。危机总是解决地过于简单。多少让人看得不太过瘾。而影响三国进程的诸多重要战役,诸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及水淹七军等等却全部一带而过,其用意自然是凸显当时还未出道的司马懿运筹帷幄之力道,但却也因为其视角太过偏颇,而失去了诸多三国迷们的追捧。当然以第二部的片花来看,三国之重大战事终于重现三国故事之中。值得期待之余,却也多少透露出对于当下这部宏大历史剧的叙事方式略感失望。

——夏莹


👇支持一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