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布泊干枯后,罗布人生活得怎么样,他们唱歌跳舞还表演捕鱼技能

 历史解密坊 2021-03-13

在我国版图的西北部,曾有一处国内面积最大的内陆湖——罗布泊。在先秦时期,罗布泊是水草丰美之地,后来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罗布泊的名气一度蜚声海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个神秘的罗布族,他们世世代代依靠罗布泊而生,但后来罗布泊逐渐干涸,罗布泊人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究竟现在的罗布泊人是如何生活的呢?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面小编就来给您从头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罗布泊在当地也被叫做罗布淖尔,即多水之湖。罗布泊处于塔里木盆地的低处,因此周边的河流都汇聚于此,比如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疏勒河等,才形成了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的美丽湖泊。据史料记载,早在唐宋时期罗布泊就有人生活,但是真正的罗布泊人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发现的,当时的朝廷还将他们纳入了户部档案,并每年收取2块水獭皮充当赋税。后来有人对其进行的调查研究,确定他们具有独特的罗布泊人特征。

调查发现,罗布泊人常年生活在罗布泊的芦苇丛中,或者漂流的小船上,一生中都很少踏上陆地,毕竟罗布泊面积巨大,只要驾驶小船去哪都可以。罗布泊人不用耕种劳作,生活补给都依靠罗布泊中的鱼虾,就连饮水和沐浴也都依靠罗布泊,而且还不存在污染,因为罗布泊是活水,更不会有什么化学工业垃圾,堪比天然泉水。值得一提的是,罗布泊人都特别长寿,即便七八十的人也看起来还十分健壮,年纪超过百岁的也比比皆是,更没有什么疾病的困扰,身体十分健康,或许这和罗布泊优质的环境有关。

自近代以来,随着新疆地区的人口增多,以及上游平原农业的发展,人们为了灌溉不得不阻断一些河流,以至于罗布泊的储水量越来越少,最后就彻底干枯成为一片沙漠中的死海。罗布泊干枯后罗布泊人的命运也受到威胁,据统计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罗布泊环境恶化的时候,罗布泊还有500多户居民,其中绝大部分人也无奈的选择了迁徙。这对他们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毕竟在湖上生活了半辈子,突然上岸换了新环境各种不适应接踵而至,因此对他们身心健康也造成一定的伤害,但有一些人适应的不错。

罗布泊人为了维持生计,他们上岸后聚居在塔里木河畔的一处平原,并且也开始学习农耕技术。他们为了传承罗布泊人的文化传统,还依然保持着传统的居住习惯,比如用芦苇茅草搭建房屋,用木头雕刻出碗,盆和桶等,同时也经常在塔里木河中捕鱼。值得一提的是,罗布泊人将整棵胡杨木中间掏空制作独木舟,不仅结实耐用不腐烂,还能在闲时当作猪食槽喂猪,简直一举两得。

在尉犁县靠近塔里木河畔的墩阔坦乡,有七十多户罗布泊人的后裔,他将村庄开发成了一处原汁原味的罗布泊人村,还弄起了特色的旅游农家乐。

在没有去过罗布泊人村之前,或许很多人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片荒漠的情景,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罗布泊人村环境良好,有成片的胡杨林和整齐错落有致的特色民居,还有好几处清澈的沙漠湖泊,村子里的罗布泊人就在这些湖泊里为游客表演先辈的捕鱼技能。

夜幕降临,村子里还会上演罗布泊人的传统歌舞表演,游客也都可以参与其中,同时还能品尝到特色的美食。另外,在当地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罗布泊人村也早就通上了电,还有4G网络信号和宽带,不再是与世隔绝的状态。

现在的罗布泊人后裔虽然不多,但是他们还坚持传承着自己文化和传统,并通过特色旅游的方式向外面的人宣传推广。与此同时,他们的生活也因为外面的人到来而变得更加富足美好,这既能体现了罗布泊人坚毅的品质,也反映出了祖国的强大,能够让生活在偏远沙漠深处的人民能过上好日子。小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罗布泊人村也能有更好的发展,成为人民勤劳致富的象征。

参考资料:

《最后的罗布泊人》作者:杨镰,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