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好文】警惕 || 从上课听懂到考试能得分,中间还隔了万水千山

 zengying23 2021-03-13



01

殷哥经典语录

从上课听懂到考试能得分,中间还隔了万水千山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上课能听懂,到最后能考好,中间真的隔着千山万水。

02

匪夷所思的现象

关于学习,很多家长经常和孩子的交流的仅仅停留在了几句话:

“幺儿,你上课能听懂吗?”

“不懂得要去问老师哟。”
“哪一科学习起来要稍微恼火一点?”

……

而孩子一般的回答是这样的:

“听得懂……放心好了……”

“好的!”

“数学可能要恼火一点…”

听着孩子信心满满的回复,家长一般情况也就被发了一颗“定心丸”。

随后的几次考试成绩发下来以后,家长也看傻眼了,随即就有了如下对话:

“你不是说你听懂了吗?怎么只考这么一点分?”家长怒气冲冲的说道。

孩子非常委屈的回答道,“我确实听懂了呀,这次只是粗心……”

孩子把考试失败归因于“粗心”。

家长觉得只要不是能力的问题,下次如果孩子注意一点就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假装厉声喝道,“下次注意到一点哈。”

“嗯!”孩子好像躲过一劫似的。家长就连孩子的卷子都不看一眼。

接下来的家长感觉奇怪了,怎么每次孩子考试都不如意?

“怎么搞得?你不是说你听懂了吗?”家长一遍遍的质问,甚至还觉得孩子很有可能在撒谎。

孩子也从最开始据理力争变得默不作声。一次次挫败,让孩子自信心也遭受严重打击,明明听得懂,但为什么就是考不到高分呢?

其实,不用纳闷,如果你们明白一个事实——从上课能听懂到考试能得分,中间隔着千山万水——之前的疑惑就会涣然冰释了。

图片

03

听懂是最基础层次

“听懂”是最基本的层次,位于金字塔的底座。如果听都听不懂,那就可以定义为“学困生”了。

恰恰是很多学生自认为能够“听懂”老师课堂讲的,反而最后也一样学不好,因为听懂给他们注入了一剂“迷魂散”,麻痹了他们的神经——哇!这不挺简单的吗?我完全能够应付!反而还放松了自我要求——松松垮垮,大而化之,差不多先生……

为什么“听懂”是最基础层次呢?因为在“听”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消极的,他们是被老师的逻辑带着走的,老师精心备课之后,逻辑自然是非常清楚的。于是学生也自认为自己很清楚。但是缺少了主动思考这一环节,所以很多知识都是“死”的,搬不了家。

04

我们在悄悄的遗忘

其次,知识是在“悄悄地”忘记,我们却浑然不觉。就好比一个纸醉金迷,终日沉浸在酒池肉林的昏君一样,以为大好河山一切安然,殊不知各种运动已经在背地里风起云涌。因为人都有一种趋向“自恋”的情结,一旦课堂上“听懂”,就在意识层面埋下了一颗“自恋”且“自大”的种子,觉得自己不会存在很大问题,于是也疏于复习。要知道——复习是学习之母呀;天才就是重复次数最多的人。

05

知识需要高敏感度

再次,即便你没有完全遗忘,也还有一个因素是决定你考不好的——对知识的“敏感度”的问题。这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朦朦胧胧,模糊不清的状态。举个例子,你想写出want to come的敏感度基准为3。但是你只有2,那么你就有可能做得对,有可能做不对。如果在你状态好,或是考试时间充足的情况下,你就可能一下子注意到这个问题。倘使你在状态不佳或是时间匆忙或是知识点杂糅在一起的情况之下,你就要写错。但要是你的敏感度为5,远远高出了3的基准,那么你会在任何场合做对这个题。这就是为什么班上那些厉害的角色为什么老是考高分的原因,因为他们对这些知识点的敏感度早都高于了这个基准。而你自己并不是对每个知识点的敏感度都那么高,所以你能够做对一部分题,做错一部分题。所以当要想写对He wants to come here。这么简单地一句话,你就必须对“三单”,“want to do”和“here”三个知识点的敏感度都很高才行。否则,你就会顾此失彼。

06

课堂是一群人的狂欢
考试是一个人的战斗

再有,课堂上的“听懂”“明白”“知道”很多时候都具有迷惑性,为什么?因为课堂一群人的狂欢,而考试是一个人的战斗。就是说,老师一个问题抛出来的时候,都总有一群人一起随堂附和!假设一个学生的对知识点仅仅只有淡淡的印象,压根还不能马上对老师的问题做出反应,但恰逢某个同学的一句话,突然带动了思路,勾起了回忆,那么他也很可能随即就有了解题思路。相当于说,其他同学的话语是这个同学思路的“引子”。但考试可是一个人在战斗呀,思维短路,脑袋卡壳的时候时有发生,请问这个时候的你还有谁来点拨?

07

考场多因素

最后,即便我们克服了以上所有的问题,要想在卷子上得高分也是很有挑战性的。首先,你必须承认这是一场“心理战”吧?越是大型考试,学生的焦虑情绪也越大,反应过度了,反而影响发挥。其次,你还得克服自身粗枝大叶的坏毛病吧?“粗心大意”可能是态度问题,也可能是能力问题,还可能是性格问题。如果是性格的问题,那么就是在和你十几年养成的,根深蒂固的那些坏毛病在作斗争,那肯定会顾此失彼的,“过失性丢分”在所难免。最后,你还不能保证,这张卷子上的题都符合你胃口吧?因为,在所有学习的知识点中,总有那么一些知识和你更加“亲热”,也总有一些知识点和你显得有点“疏离”,假设恰恰遇到几道“远方亲戚”,你是不是就傻眼了呢?或者是不太顺手了呢?

所以,同学们真的要听老师的话,谦虚谨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多复习,多刷题,多总结的好习惯。

人,最怕自欺欺人,更怕迷惑了自己还浑然不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