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工作的专注状态无法转移到生活中:这个答案才是本质

 会凤谈精力自由 2021-03-13
这是会凤精力管理的第30篇文章,高效能人士的成功秘诀在于精力管理!
 
故·事·1
 
几个月前,我给一位要考CPA的客户做了一场咨询,大家知道有的工作族考试是不会放假的,但他们有专门的考试假,然而她没有准备得很充分。在这个过程当中,她问了我两个问题,我觉得这反映了大多数人的想法。
 
第一个问题:她说我为什么不能有娱乐时间了?(她本人工作的时候很少玩手机)
 
第二个问题:她说我工作的专注状态为什么没有办法转移到生活中?或者说你在业余时间内的自我提升?
 
我相信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惑:工作中专注,回家了只想躺着;学习的时候专注,回家了作业完全不想做。
 

因为无论是工作还是学校的环境,我们都有相应的环境制度,在这个环境中,你被训练出了一种专注模式。也就是说,到这个环境中,专注是一种条件反射。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上课铃响,你就知道该坐下安安静静看书听课了;下课铃响,你就忍不住出去玩。到了上班的时间,你会自然走进办公室打卡,开始工作;到了下班的时间,你心立刻就飞了。接到任务,你就会立刻全身心投入。
 
不要怀疑,这是你十几年学习和工作形成的条件反射。而你的空余时间里,如果没有刻意专门训练,你就会有很丧、无法专注的苦恼,因为也许在你的潜意识里,空闲时间就是用来休息的。
 
你需要刻意训练。
 
故·事·2
 
不刻意训练的后果是什么?我们看看这个学英语的故事。
 
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英语,花了相当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为什么到大学了你依然觉得你的英语水平要回炉重造?
 
有个人跟我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QQ用户跟他说想学英语,有什么方法。他手贱往前翻了聊天记录,他发现这名QQ用户分别在2014年、2015年和2017年都问过他这个问题。
 
想想多可怕,5年的时间你都在不断地开始学习英语,但是一直在勇敢开始,却从未放弃过结束。知道这种不断开始又结束的恶性循环持续下去是什么样子吗?你就会像我那位40多岁在欧洲工作的学员一样,因为工作需要学习英语,但伴随着工作和家庭的压力,以及年龄带来的精力不支,这个时候学习起来比20岁的时候吃力多了。
 
30岁以前是精力天赋资源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不好好管理它,为你的职场竞争力和市场价值加持,等到了30岁以后,你的可控时间和精力资源变少了,你不得不先去补充你透支过度的精力,挽救你越来越不好的健康、注意力等等。30岁以后再做精力管理也可以,但错失的是10年的发展。
 

成年人的世界,如果只会用经验,而不用策略,就会在竞争中惨遭淘汰。

 
故·事·3
 
刻意训练和没有训练的区别在哪里?我说一个加班疲劳然后暴饮暴食小案例。
 
很多人会加班,加班之后就会吃夜宵,甚至烧烤。因为当你累到一定程度,体内能量消耗得差不多了,生存本能会释放饥饿感,你就容易暴饮暴食,然后脂肪飙升,健康状况下滑。
 
如果你跟他说不吃,他会告诉你做不到。
 
我前段时间也挺劳累的,这个时候我就释放了饥饿感。我吃了一次我建立的报警机制就开始提醒我了。我马上把“加班-吃东西”这个机制切断了,我换成了喝白开水,这个时候它不会对我的健康产生什么影响。
 

刻意训练和没有训练的区别在于,我可以有效干预,你只能任不良习惯发展。

 
故·事·4
 
那些有刻意训练意识的人,更容易成功。分享一个粉丝的故事。
 
会凤精力管理有一群忠实的粉丝,会把公众号置顶,每篇必读,拥有这样的读者是我的荣幸。近一个月的时间,好些读者给我留言咨询课程的事情,有的粉丝甚至上完工作坊就直接预约了名额。
 

昨天一位来咨询的客户,我跟她交流。她说精力这个问题不解决,效率低下就是永恒的,而且会一次次打击自己的自信心,最后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就好像自己戒烟已经开始了100次。学好精力管理,都可以省下几万报班的钱了。

 
我们上次在粉丝群讨论过,很多人报班是因为自己无法督促自己,花了钱倒逼自己去努力。有些人花了钱也不努力,因为金额对他来说也没有什么激励作用。
 
与其花钱去找外部激励,不如从根源上做好精力管理,你即将消费的各种自我督促费就省下了。
 
我很开心看到在她这个年龄有这样的认识,很多人年轻的时候没意识到精力的重要性,这个时候因为年轻,可以瞎折腾。等过了30岁,精力随着你的年龄下降的时候,你开始遭遇中年危机,面临职场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情况只会更糟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