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 | 陶禾:放“自由”一条生路(下)

 榜样空间 2021-03-13

一本有情怀的手机杂志

中国画家陶禾个展《无边界》将于 12 月 29 日在石尚 1966 文化艺术园区石尚艺术馆展出,主要呈现陶禾在 2007 年前后创作的 90 幅作品(抽象作品 63 幅、传统国画 27 幅)。如今画展开幕在即,【雅片馆】有幸与陶禾先生交流艺术创作理念及其追求,以下为主要访谈记录。

 

 骨法用笔带动的韵味与趣味

雅片馆:习画六十载,如今又阔别画坛长达十余年,您如何定义自己当下的绘画风格与实践定位?

陶禾:文化的积淀非朝夕之间。学无止境,我亦在绘画道理上不停摸索、前进。可喜的是,如今我已找到进入潜意识的方法,使几十年的文化积淀能自然、自由地流淌出来,在几十年作画的功利基础上,会形成多种面目的文本,开放性地解放原有的绘画形式,呈现“无边界”的状态。这也正是此次画展主题由来的初衷。


《无题》一 / 48 ×69 cm / 2011 年

雅片馆:“无边界”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陶禾:首先,它产生于潜意识的作画,是文化积淀的流露而形成的各种形态。在这个过程中,人不会刻意地揣摩和设计,过后不思量,也很难留下记忆,正是因其解放了“自我”,显露了“本我”,才使最终呈现的面貌并非混沌无章,而是开放自由的。

其次,它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古老的中国画传统并非完全对景写生,而是“心识默记”, 是“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没有任何一种艺术传统像中国古代艺术一样,着力坚持对灵感的自发性需要,是精神贵族的寄托,这种中国元素在当下的共性延续,体现在画者特有的思维方式、抒情方式、行为方式上,体现在其创造力表现出的特点中。

再者,“无边界”体现着中国传统艺术和西方印象派艺术的概括、抽象、韵味与趣味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贯通。书法意味的笔触是我画作的底线。中国画的意境最终表现于线条,只留下用笔的习惯,各种皴法描法与西方印象主义讲究的笔触精髓不谋而合,若不固化于笔触的形式,而把其概念化,抓住中西方的绘画艺术的共性,再以技法覆盖解决色彩问题,画作就会呈现崭新的、流畅的、自由的面貌。

《无题》二 / 48 ×69 cm / 2011 年

《无题》三 / 48 ×69 cm / 2017 年

雅片馆:您探究的“无边界”绘画语言,是诞生于潜意识、具备文化形态的文本。

陶禾:中国画的本质是抽象的,所有传统绘画都讲究韵味与趣味带动的笔性。人的进步是一个局部质变的异化过程,一开始拜师学画时我总是临摹得很像,但随着时间流逝,我画中的气息变了,韵味和趣味已大不相同。可见只有在多年积累的绘画功底、文化品格、个人的性格几者结合之下,语言才能具备文化形态,而此文化形态的组成却是未知的。

《无题》四 / 48 ×69 cm / 2011 年

 

 不解决技法上的覆盖问题,永远得不到自由

雅片馆:“无边界”既是笔触的共性贯通,也是色彩的覆盖融合。在探索中国画的色彩问题上,您都尝试过哪些绘画方法,思考印象派主义形式的理论依据来打破中西画种间的艺术壁壘?

陶禾:1973 年我在四川写生,后又返回上海参加各种画展,西方印象派主义与张大千的画作给予我极大触动,自那时起,我便尝试在国画中运用泼墨泼彩的绘画方法。近十年过去,我的泼彩才初具模样,在画面上尚能合理,颜色也达到了耐看讲究,但这不代表画作经得托裱,于是我又尝试加胶、加矾……想尽了各种办法。某日偶见黄永玉在他的文章中提及何海霞会把丙烯颜料运用在国画创作上,这一句话才提醒了我——哦!原来还可以用丙烯画中国画。

《无题》五 / 48 ×69 cm / 2011 年

《无题》六 / 48 ×69 cm / 2017 年

雅片馆:丙烯绘画方法的实践,让您的具象画作在80年代初期开始展露不一样的面貌。

陶禾:色彩一旦可以堆砌与覆盖,便推动了三个方面的优势,从而让我作画日益自由。第一,解决了重彩使用的各种问题。第二,造成透明的视感。第三,让画面具备了可修改性。严格说来,传统国画中的很多东西都难以做修改,但一旦采用覆盖,就无所谓在生宣、熟宣或者木板上画画。如此,绘画从形式中解放,余下需做的,只是如何提取精炼,试图走得更深一些,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入门。

雅片馆:您素以传统山水画面世,但本次“无边界”即将展出的画作中大部分为抽象作品。这种从具象走入抽象的形式异化,是您的一次突破式飞跃,它从何展开?

陶禾:2007 年秋,我在电视上首次接触到“谷丫密码”现象。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从未接受过美术训练的云南农妇,竟能说出一种怪异语言(又称语词新作),并用线条勾画出惊世骇俗的抽象作品!这种现象在我身上其实早已有所体悟,画画的时候,手会不由自主地往一个地方去,偶尔会在去的过程中突然醒过来,一旦这样就难以继续画下去……

《无题》七 / 48 ×69 cm / 2017 年

《无题》八 / 48 ×69 cm / 2017 年

 

 文本的流畅是一种享受

雅片馆:请谈谈对您影响最大的艺术家。

陶禾: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奥 · 高迪是绝对的天才,他的建筑作品从不事先打草稿,且总是在变。他在巴塞罗那设计的圣家族教堂被称为“石头筑成的噩梦”,那里的四栋民居全是曲线,还有铁皮做成的栏杆……这是就潜意识,潜意识的创作可表现在不同专业上,但一定会落实在过程中,这让艺术成为随意性下的不同文本,成为一种流畅的享受。

雅片馆:该过程是否如您的画展前言所说,是种“投入春风般的温暖怀抱”的感觉?

陶禾:人被温暖的事物所包裹,那种感觉可以像在风中,也可以像在水中。我在上海读大学时,赤膊穿条游泳裤,拿个篮球夹在腿和臀部间,人浮在水面,只露出一个脑袋,整个身子自由漂流,那种感觉舒服极了!

《无题》九 / 96 ×96 cm / 2013 年

《无题》十 / 96 ×96 cm / 2012 年

雅片馆:这种进入潜意识是状态对您作品的影响是怎样的?

陶禾:基本的境界,基本的结构早在潜意识中定下。中国画讲究一次层面,二度空间。抽象画更是如此。我总是告诉我的学生,画画时要试着把“气”放完,再去蘸墨,这时候千万不要去想蘸什么样的墨。当然,像这样完全离开意识,进入潜意识状态,需要时间和功夫,一般人很难做到。中国画画到最后,亦是本我的表露。人只有不断了解自己,接受具体的新观念,在认知发展中达到同化与顺应,才有望走向更高的平衡。

雅片馆:我们注意到,您此次展出的画作带有极大辨识度,每一幅都存在新面貌,很难找从中到重复。

陶禾:很多画家画画靠直觉,这固然在某种程度上有益。直觉可以为绘画增色,但光靠直觉是走不远的,很快会变成流老面貌的重复,没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可挖掘,即不自由。

《山水》一 / 138 ×69 cm / 2016 年

《山水》二 / 138 ×69 cm / 2017 年

《山水》三 / 138 ×69 cm / 2017 年

《山水》四 / 48 ×69 cm / 2012 年

无边界——陶禾中国画展

开幕时间:2017 年 12 月 29 日 10:00 AM

画展时间:2017 年 12 月 29 日 - 2018 年 1 月 7 日

画展地址:石尚 1966 文化艺术园区 23 栋石尚艺术馆

主办单位:佳辰文画艺术沙龙 / 石尚艺术馆

可曾有,远古的足音在我耳畔廻想;

可曾有,先贤的教诲在我脑际廻荡;

可曾有,荒野中面对自己踽踽独行的孤影,恐惧、颤抖;

可曾有,无数次地仰望高天,期盼看到那蔚蓝色的灿烂笑容。

理想的彼岸呵——自由,我何时才能投入你那无边的如春风般的温暖怀抱!

陶禾 Tao He

1942 年生,上海人,著名山水画家

十六岁开始学习山水画,常在上海博物馆临摹古画,历时十年

十八岁拜师成为上海著名山水画家应野平入室弟子

1970 年受教于四川著名山水画家岑学恭先生和四川美院教授冯建吴先生

1988 年调入广西柳州教育学院美术系,曾任系主任及柳州书画研究中心主任

1973 年开始创作重色泼彩山水画

2002 年后绘画作品形态逐渐转入抽象形式,现专注于以中国画基本元素为基础的中国抽象画,兼具海派、川派画风

画展

1990 年 日本仙台市《现代中国五人画展》

1999 年 代表作《干嶂秋暑洗空时》入选全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暨跨世纪山水画大展》

2002 年 代表作《干里云风》入选《第四届中国山水画大展》

1991 - 2002 年 五次举办《陶禾山水画》个人画展

=小呆兔   |   =陶禾作品   |   美编=阿波罗  |   编审=大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