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可以看出,苦成为了黄连的一种标志 但苦也造就了黄连的独特药用价值 今天来了解一下吧 历史沿革和变迁: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李时珍在黄连释名中云:“其根连珠而色黄,故名。”黄连的产地从古代各家本草记述中,明代以前,以何处所产为优,所说不一。明清以后,基本一致认为四川产最有名,药材行业甚至民间群众普遍称黄连为“川连”。 一、味连 别名:西连、鸡爪黄连。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 的干燥根茎。 产地:主产于四川等。 采收加工:一般栽培4-6年在冬初下雪前采收。全株挖起,抖净泥沙,剪除地上部分及细须根,先晾干表面水分,置特制的坑灶上炕焙。分两次炕焙,第一次“毛炕”,第二次“细炕”,使黄连表面须根易脆断时,取出,立即将黄连放入特制撞笼内撞去须根鳞片,筛去碎渣。 ▲左图为黄连果枝,右图为黄连种植园 性状鉴别:根茎多分枝为数枝丛生成簇,似倒鸡爪形。单一根茎稍弯曲,长3-6的,直径0.3-0.8cm。表面粗糙,黄褐色,有间断横纹及呈连珠状的结节,残留未去净的须根硬而刺手,在数枝根茎簇生合抱的中间,常有未除净的须根,单枝根茎的中段偶见光枝状茎枝,习称为“过桥”,顶端芦头处常见有鳞叶片状残留。质坚而硬,折断面外围一圈棕黄色(皮部),内层金黄色至红黄色(木部),有放射状纹理,中央为红棕色髓部,偶显中空。气微,味极苦。 ▲味连 ▲味连“过桥” ▲味连饮片 ▲味连断面 二、雅连 别名:川连、枝连,三角叶黄连。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三角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的干燥根茎。 产地:主产于四川大渡河流域峨嵋山区寒冷地区等。 采收加工:栽培4-7年采挖。因栽培于高山寒冷地区,比味连栽植多一年左右,加工方法基本与味连相同。 ▲三角叶黄连全株 ▲三角叶黄连 性状鉴别:根茎为单枝,间有分为两枝,呈两端为结节状粗大根茎,中间为光枝“过桥”的两头膨大中间细的圆柱形。全条雅连长5-8cm,结节状根茎略似蚕形,表面黄棕色至黄褐色,有较多残留短而硬的须根,握之刺手。质坚硬,断面皮部黄棕色,木部金黄色,有菊花心纹。中央有细小的随或中空。光枝的“过桥”表面光滑,黄色,断面中空。气微,味极苦。 ▲雅连 ▲黄连饮片(三角叶黄连) 三、云连 来源:为毛茛科云南黄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挖,以秋季采挖质较佳。采得后,除去地上部分,晒干或焙干的为毛云连,再经撞擦加工,去掉鳞叶,微喷水,用硫黄熏使色鲜黄。 ![]() ▲云连 性状鉴别:单枝,不分枝,条细而弯曲似钩状。全体具细结节,似连珠状。光云连表面光滑,黄色,形如“蝎尾”;毛云连表面黄褐色,有较多的残留鳞叶和须根,顶端还有较长的叶鞘,整体类似“小虾”形状。折断面深黄色,有菊花心纹理,少数中央呈小孔状中空。气微,味极苦。 ![]() ▲云连 ![]() ▲黄连药材(云连) ![]() ▲黄连饮片(云连) 四、品质评价:雅连优于味连。黄连应以条大,根茎长、无过桥或过桥短细,去净毛须鳞叶,表面黄色或黄褐色,断面金黄色,味极苦者为佳。 五、说明 ⑴ 黄连来货都是味连(北方没见过雅连、云连),有个有片。味连又叫鸡爪连,完整个子“鸡爪”中有杂质(须根,泥沙),最好是要单支连或黄连片。 ⑵ 黄连切面皮部和髓部颜色发红,木部色黄(如图2),劣品颜色不鲜明(如图5)。最主要的鉴别点是味极苦,舌尖稍沾断面立刻感到微苦者不收(如图5、6)。 ⑶ 黄连续(如图7)《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收载,山西偶有医生用。图8的假黄连现在基本看不到,但不等于以后也没有。它也是黄棕色,味苦,但表面环节明显,没有黄连那样的残留须根,断面黄色不红。提示大家黄连也有假药,正品缺货涨价时就可能出现。 ![]() ▲图1 左起:味连、雅连、云连 ![]() ▲图2 黄连断面 ![]() ▲图3 单枝连 ![]() ▲图4 黄连纵切片 ![]() ▲图5 劣黄连(两种提取程度不同的残渣,味微苦) ![]() ▲图6 劣炒黄连(切面黑,味微苦) ![]() ▲图7黄连须(须根) ![]() ▲图8 假黄连(铁破锣) 六、功效应用 ⑴ 药性: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⑵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⑶ 应用:① 湿热痞满,呕吐,泻痢;② 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③ 血热吐衄;④ 胃热呕吐吞酸、消渴,胃火牙痛;⑤ 痈肿疔疮,目赤肿痛,口舌生疮;⑥ 湿疹湿疮,耳道流脓。⑦外用可用于治疗皮肤湿疹、湿疮。 ⑷ 用法用量:煎服,2-5g。外用适量。 ⑸ 使用注意:本品大苦大寒,过量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易伤阴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药理作用:有显著抗炎作用。 |
|
来自: 西医也在学中医 > 《黄芩黄连黄柏黄连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