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制家庭教育指导,重点应放在农村

 木香草堂 2021-03-15

黄文辉

1月20日,家庭教育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提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不得对未成年人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草案还提出,必要时,国家可对家庭教育进行干预。草案明确了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干预家庭教育的情形和主要措施,并对强制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施作出规定。(1月20日 腾讯新闻)

强制家庭教育指导,重点应放在农村

国家层面以立法的方式对家庭教育进行规范,说明家庭教育不只是家事,而是一件关乎公共福祉的国家大事。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为家庭教育法,不仅弥补了我国教育法学的空白,也为家庭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城乡发展差别较大。相较于城镇,农村经济、教育、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家庭教育的总体水平也相对较低,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的现象相对较多。基于此,笔者认为,国家对家庭教育进行干预,实施强制家庭教育指导,应将重点放在农村。

首先,农村家庭教育思想相对落后。“黄荆条子出好人”,“不打不成才”,“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这些传统教育观念在农村仍有深厚的社会基础。由于接受教育的局限,不少家庭承袭的就是先辈传承下来的“打骂式”教育方式。更有甚者,除了“打骂”,不知该如何教育孩子。在一些地方,由于早婚流行,部分青年人自己还没有成熟,就做了父母,对家庭教育理念知之甚少。由于家庭教育思想落后,农村地区成为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暴力的重灾区。

其次,农村家庭教育力量相对薄弱。同城镇相比,农村家庭教育力量相对薄弱。有文化、有能力的青壮年多外出务工,老人、妇女等文化、能力相对较弱群体成为农村家庭教育的主力,在未成年人教育方面,往往力不从心。与此同时,农村基层组织和社区也很少把家庭教育作为基层工作的重点,致使家庭教育成为农村基层工作中的死角。再看农村的学校,由于规模小、师资弱,多数学校没有建立家长学校,即便建立了家长学校,也很少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再次,农村家庭暴力纠偏相对滞后。农村家庭居住较为分散,对未成年人实施家暴不易被发现,即使发现了也很少有人干预。由于观念的落后,人们普遍认为,父母打骂孩子是别人家的事,是在履行教育孩子的职责,用不着管,也无需管,致使社会难以发现家庭暴力行为,导致纠偏纠错相对滞后。

基于农村家庭教育的客观环境和现实需要,为防止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国家必须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的干预,强制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切实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水平。

(黄文辉,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蒲公英评论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