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仲春日的原野/彭鸽

 读在现场 2021-03-15

看惯了长安这座古都的鳞次栉比,眼里总是充满了几丝哀愁,一种不接地气的压抑之感时常涌上心头,让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一日,趁着太阳光透过院子里稀稀疏疏的叶子的缝隙照耀到地面上的时候,我突然萌发了一个想法:原野,想看原野!于是,长安区“瓜洲”村郊外的原野便真实的呈现在了我的面前。

这里和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放眼整个原野,尽是一片深绿色的小麦,大概有十公分之高,地毯似得铺了一地,生命力极度旺盛!我一下子兴奋了起来,双脚狠狠地踩在这块绿油油的麦地上,不由自主地找起了墨绿色的荠荠菜。那还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同样的仲春时节,我时常一手挎着竹篮,一手拿着铲子,在自家门前那块长方形的麦地里挖啊挖、兴奋地挖着一个个荠荠菜,不一会儿荠荠菜就装满了我的小竹篮,每当我挎着黄篮子兴高采烈的走进家门的时候,端坐在院子里那块青色石凳上的奶奶总会眯起她那月牙似得眼睛、慈祥地称赞我眼疾手快!现在这个突然出现在我脚底下的荠菜把我一下子拉回了那个童真岁月,这美丽的乡愁啊,这尘封已久的乡愁瞬间从记忆深处走了出来,让我整个人都是神清气爽的。我静静地呆立原地,希望时间能过的慢点儿,以便稳稳地锁住这“今夕何夕,见此邂逅”的真挚情怀,好让它时常落入我梦里。

一阵东风吹过,惊起一行喜鹊纷纷从梧桐树上飞往更远处的所在,逐渐不见了踪影。我这才缓过神来,顺着长满了野花的小径往前走了去。这偌大的原野,不见几行行人,尽是春花,却也辜负了春花对游人的款款深情。于是,我深情款款的凑到这些清香四溢的花儿身边,尽情地赏了起来,以回馈它们的深红浅紫。瞧,近处那几株白玉兰,玉茁争妍的,其实这玉兰啊,又名木笔、玉堂春,自古就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它不仅象征着高洁更象征着吉祥,所以广泛植于王府大宅以及寺庙等处。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有佳句:“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说的就是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我一边深切怀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一边顺手摘了一朵白玉兰,越看越喜,它分明就是一朵白莲花啊,清洁高尚!

我手持“白莲花”,逍遥自得的走着。近处的一些还未发芽的不知叫作什么的树黑压压地挡住了更远处的所在,笔直的扎根于这片热土,虽然与当下的万紫千红不太搭,然而其树干的刚劲有力却也抵挡了清晨的几丝料峭。这时,临近酉时了,太阳逐渐失去了中午那般耀眼,缓缓地在云层里移来移去,透过这些形态各异的树干照进几丝微弱的橘红色光芒。静谧中不失安详,岁月中不失古意,如一位智者,豁达且洒脱……

仲春时节漫步于瓜州这片田野,我的哀愁烟消云散了!这感觉虽突然却也无比真实。生活中,一缕风吹、一场花开、一声鸟叫,总能让人顿悟!

作 者 简 介

彭鸽,女,陕西西安人,1986年出生,2010年参加工作,从事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相关工作,现就职于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记录生活,感悟人生,写自己所想、所爱,用文字发现美好。时有报道、消息、言论、散文见诸报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