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张机序》阅读笔记

 古典读书治学 2021-03-15
《伤寒论·张机序》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韩非子.喻老》为扁鹊见蔡桓公。《史记》所载扁鹊见齐桓侯,张机所言,即为这个故事。
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这里说了学医的上中下三层意义,上治君亲,下救世人,中养己身。但是呢,人们不学医,不关注这些,而是求功名。这其实中医一直有两条路,通识之路和专科之路。通识之路就是读书人都要会,普通民众都知道一点,而专科之路就是某些专门学习的医生,是他们的事情,有病找他们,分工明确。在中国,可以说是两条路并行,最后随着这个体系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专业化了,成为某一部分人的专业技能,专长了。特别是西医,分工就更为明确了。
 
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等到我们得病,家人得病,我们就慌了,什么法子都想,病急乱投医,贻误性命是常有的事。我们就把自己的生死拱手交给他人,真是无可奈何啊!
 
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足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势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我们为什么就不觉悟呢?我们在追求的那些荣华富贵如果没有好的身体消受,得到又能如何呢?所以说,什么是真正的爱人爱己呢?我们不能忘根本,不能离开对生命的关照和认识,而去无视我们的生命。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元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这是仲景坚定学医的缘由所在,特别是面临着亲人们的重病,生死的时候,这也是坚定心志的时候。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这是伤寒杂病论这本书的成书的文献准备以及张仲景的一生累积的行医经验,来探病知源。张仲景也说了,如果你能把我所举的医学文献学通,我的《伤寒杂病论》也就理解大半了。这同时也说明了这本书里,有张仲景的创见,有必须临床、在治病的境遇中才能明白的东西。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
这里阐明了仲景医学的内在结构,以阴阳五行为基础,在幽微变化中寻求其理。
 
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
这里仲景为大家梳理中医的源头,如果深入其中,里面应有流派之分。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
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谋食就是“务在口给”,谋道则在“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

相对须臾,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闕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
这里提出整全而系统,精审而明察的中医思想。这是对《伤寒杂病论》核心理念的提要。

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关于请事斯语,出于《论语》。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我们常言经方,应不拘于“方”术,这只是仲景的自谦罢了。
 
汉长沙太守南阳张机序


最近看到娃娃咳嗽的可怜,故有多看看医书的想法。从《伤寒论》开始,未尝不是一个好的进路。可以在B站上学习,有全套的胡希恕老先生讲解《伤寒论》和《金匮要论》的视频,可以作为学习的资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