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笔记

 古典读书治学 2021-03-15
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

我们的黄帝内经是以黄帝和岐伯的一问一答展开的。我们要注意这种方式。不要以为黄帝是小白,什么都要发问。恰恰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学问,以问展开学,问有多深,学的就有多深。

这里就是谈到了三阴三阳不应阴阳的问题。这到底是是一个什么问题呢?到这里还是模糊的。

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岐伯先是把阴阳搞清楚。他把阴阳和从一到十,这十个数联系起来。通过“数之”、“推之”,向大数展开,而这个展开,又能回到“一”。其实岐伯所言,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是莫名其妙。如果我们结合河图洛书,或许能够多一些了解。但是呢,我们还是跟着黄帝和岐伯的思路。

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

万物之生,以及万物如何分阴阳。万物生出,则有形。有形者为阴。但是呢,这个阴还是有变化的。从阴中之阴,会变到阴中之阳。关键点,在于未出还是已出。

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

阴阳皆有定数。有阳气,万物才能生。有阴气,万物才能成形,成长。万物生长,有阴阳定数。人之生老病死,也有定数。

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

这里开始谈到了三阴三阳的离合问题。开始到了关键点了。
首先呢,我们先搞明白一下三阴三阳。三阴,就是太阴、厥阴、少阴;三阳就是太阳、少阳、阳明。

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


在古代中国,那些有智慧的智者,善于观天地。这个视角,就是南面而立。观日月星。乃至于地面的云、风、雨。再把这些,和人体、社会结构等联系起来。可谓天地人全息结构。

南面而立,人的前后左右上下,就有了一定的“规定性”,大家都遵行这个道。


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

人脚踏大地,什么地方和大地接触呢?
那就时脚底板。
脚底板有一个最重要的穴位,就是涌泉穴。
这是一个和大地沟通的穴位。


这是足少阴肾经上的穴位。和足少阴肾经互为表里的就是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睛明),上额,交于巅顶(百会),至小趾外侧端(至阴),交足少阴肾经。并和督脉的命门穴交会。足太阳膀胱经,属于阴中之阳。这个阳体现在哪呢?它的起点位置。

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

中身而上,在中医上,哪里算是中身以上呢?横膈膜?
把中身而上叫做广明。
上身的话,应该谈到了手三阴三阳经。
这里还是谈广明之下,那就还是足三阴三阳经。
横膈膜下是脾胃啊,脾所连的就是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





和足太阴脾经互为表里的就是足阳明胃经。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止于第2趾侧端(厉兑),且有一分支从足背至足大趾,连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也属于阴中之阳。

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出于额,与督脉会于头顶部。


足少阳胆经起于眼外角(瞳子髎),止于足第4趾外侧端(足窍阴)。足背部分支,从足背上分出,沿第1、2跖骨之间,止于大趾端,接足厥阴肝经。

我们看到,阴中有太阳,有阳明,有少阳。且分别是少阴对太阳,太阴对阳明,厥阴对少阳。

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太阳主表为开,阳明主里为阖,少阳介于表里之间,为枢。三者之间,相互关联,整体是阳。

我们看到,这个开阖枢是什么结构呢?

是一个横向的表中里结构。

人体纵向的上阳下阴,横向的开阖枢。这样的一个空间结构下,表现出的阴阳结构和开合功能。

帝曰:愿闻三阴?

上面介绍了,阴中的三阳。我们也说了三阳中每一个阳都对应着不同的阴。所以三阳对三阴。

我们一定要注意这样的一个阴阳互补对生的结构。

岐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

在大格局上,外侧的为阳,内里的为阴。看得到的为阳,看不到的为阴。也是建立在实际的观察上。足太阴脾经以隐白穴位根,是阴中的阴经。

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

足太阴脾经的后面是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起于涌泉穴。是阴经中的少阴经。



这个前后怎么确定呢?看足。足太阴脾经在足上是以大脚趾为界。你看足少阴肾经呢,从脚底板到然谷,就是在足太阴脾经后面。

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

咱们看,足厥阴肝经,起于大敦,是在大脚趾内侧,再看巡循行线路就是在足少阴肾经的外侧,也就是之前。这就是空间之定位。你看这个厥阴啊,是隔绝阳经的,它旁边就是足阳明胆经。所以叫做阴中之绝阴。

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

足太阴在最外侧,为开。足厥阴在最里侧,为阖。少阴为半表李,为枢。三阴经相互关联,紧密配合,整体上为阴。

阴阳(雩重)(雩重),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阴阳相表里,里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的推移,在升降沉浮,生长收藏中循环往复。气行于内,形表于外,相辅相成。


后记
黄帝内经在某些层面就是让大家明了天地人同构关系以及人的内部结构、精气神等物质和能量、信息是如何交换、变化的。既有宏观的,又有很精微的,带着大家认识生命。然后一个生命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如何是最好的生长之道。如果违背了,会出现什么。出现了,如何救治,等等。

这个系列的内经笔记,就是一个没有中医临床经验的读书人的读书笔记,并且是很浅的读书笔记,是一种与文本的对话关系。一种试着去理解文本的对话,还没有精力涉及到历代的注解。随着写作的持续,对话会逐渐地深入,多一些疑问,更重要的是对生命本身的探索,对天人关系的探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