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 | 生命的委婉敞开

 古典读书治学 2021-03-15

子明拍摄·顾村公园

中国历来不喜欢直接表达,总是托啊,借啊,搞得弯弯绕绕。这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就是这样一种表达方式。

为什么总喜欢托和借呢?

一方面志和情,都是人的内在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不借不托的,还真的不容易表达清楚。

梅兰竹菊,是古人经常托的对象;清风明月,也是古人经常借的景。所以啊,再看古代的万事万物,不仅仅是事物本身,或多或少有托和借的成分,以表达情志。

随着人这社会经历越多,你就越发现很多事情确实那么显白,有些事情,顾忌他人,也很难坦诚相待。随着岁月的累积,也开始累积不想与人言的事。这便是人生。

古人喜欢托物言志,活着含蓄表达,也是被逼的。苏轼的乌台诗案,就是这样的事。那就是写东西太直接的缘故。所以古人讲求言语谨慎,今人其实也是如此。一个写文章对外的人,就更是如此,很多时候你不得不谨慎为之,这样不会让他人,以及自己不自在,难堪。

从小到大,我是那种不大会说话的人,也是不太会来事的人,在写作上也不大会有多少技巧。所以写到如今,发现还是大白话的表述居多,好像这就是自己本来的样子吧。

写作本身就是一种敞开,而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也是生命通过委婉的方式,或者隐晦的方式来敞开自己,这是生命本身的诉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