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半农推广1个汉字,却遭人抵制,如今你我却都在使用

 新用户6516h3hB 2021-03-15

艺述史官方原创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听起来是一首很美的情诗,写出对一位女子的思念之情,这首诗的作者是民国时期的文学家和语言学家刘半农,其实这并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情诗,它标志着某个汉字的推广与使用,“教我如何不想她”,这个有性别的“她”正是从这时走入了人们的笔端。

在我国过去的语言体系中,第三人称代指是没有性别的,一般用单人旁的“他”或者“伊”,到了民国时期,为了方便区分,就有人把“伊”单拿出来用来称呼女性,读过鲁迅先生早期作品的朋友可能注意过,他就是这么用的。然而到了后期的作品中,比如《祝福》,鲁迅先生就改用了女“她”。

这其实就是刘半农的推广功劳。很多人认为是刘半农发明了这个女“她”,但其实不是的,“她”字在早就存在于我国的文字库中,只是因为比较生僻,读“姐”,意思也是“姐”,没有被广泛使用。

在1920年,刘半农先生提出想要用“她”来指代第三人称的女性,引起了广泛争议。很多人抨击他说,“我”和“你”都没有男女之分,为什么第三人称就要分一分男女了?其实刘半农先生是从外国文学的阅读和翻译角度来提出这个想法的,就像英语中的“he”和“she”,区分明了,何况一旦文章中涉及许多人,有男有女,这样区分开来也比较方便。

为此,他专门写了前面我读过的那首诗《教我如何不想她》来给大家做示范,也表达了对于女性的珍视和尊重。不仅仅是“她”,宝盖头的动物它也是在这位先生的倡议下使用的。在他身处的20世纪20年代,我国知识分子层面刚好发生过关于“女权主义”的讨论,议题主要是女子的独身,性别平等和女性解放、女性参政等等,因此也有人觉得,“她”字没有必要,或者“她”是对女性的歧视,骂战纷纷,不过这位先生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怕骂,他为了编一本“骂人特辑”,特意刊登启事征集全国各地的“花式骂人”,各路语言学家见到他后,变着法用从南到北的方言骂他,课堂上也让学生骂,甚至章太炎还用唐朝的语言来骂他,留下了这么一个有意思的挨骂趣事。关于“她”的那点争议,又算什么呢?

好了,那关于“她”的故事我们就聊到这吧,知道这件事以前其实我也没想到,几乎每天都在用的汉字,竟然才不过百年历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