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考的类型:劳动型与游戏型

 z55j03b55 2021-03-15
 第979篇

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关于所谓的意义之争论,最终都能归结到一种关于思考的性质的争论,即我们该从何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决定了我们的世界观。哲学家最终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思考形式:劳动型和游戏型。劳动型无疑是对意义的肯定的思考形式,而游戏型则显然拒绝意义的思考形式,两者之区别当然会导致结果的不同:因为劳动型的思考总是更关心结果和效率以及意义;而游戏型则更开发,它关注的游戏本身的乐趣,游戏的界限,以及游戏的方式。
 
在《精神政治学》中,韩炳哲对之前的哲学思考做了如下的阐述:
 
思考具有劳动型与游戏型两种形式。黑格尔和马克思的思想都是围绕劳动原则展开的,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同样也遵从劳动原则。他的“烦”与“畏”中所表达的“此在”不具有游戏性。到后期,海德格尔才发现在《泰然任之》中所写的游戏本质。他就这样将世界本身诠释为游戏的。
 
 
思考的这两种形式其实从人类社会一开始就存在,并且从来也没有放弃争斗。我们总是认为思考的劳动型给了社会进步的动力,理论支持,甚至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理由以及结果;但是实际上我们最终会发现游戏型从来也没有被真正从所谓的“主流”社会之中驱逐出去,它总是如影子一般伴随着劳动型的思考,这就是我们在某些时刻所发现的“荒诞”。因为劳动型的思考同时也界定了荒诞的存在,但是游戏型的思考却总是通过劳动型的崩溃点来展现荒诞,并宣布自己的回归。许多的游戏型的思考都逃到了文学和哲学之中,但其本质上都沉潜在生活之中,时时闪现的所谓荒诞感,其实就是对于它的确证。
 


哲学家之所以会提出劳动型和游戏型,实际上都是在为人自身的圆满而规定方向和确证其实现的可能性,可是人的一生毕竟过于短暂,无法亲证劳动型的意义,而游戏型的思考则时时通过社会意义结构的空洞中钻出来。这使得一开始似乎劳动型就处于某种劣势——因为过于遥远的目标使得我们无法在短暂的人生对此真理性进行检验。但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随着人的自由与压抑都在不断增长的矛盾处境之中,人却更清晰地感受到了两种思想形式的区别和意义:假如劳动型的思考绝没有真正解决我们的精神危机,但是它确实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手段;与此同时,假如游戏型并没有真正解决我们对于荒诞的本质的困惑,但是它却着实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无限宽广和自由的可能性。游戏型的思考不断地打碎固化的结构,不断地拓展人类的精神自由的边界,但与此同时,也使得人们更加接近荒诞之本质本身,同时当然也提高了更高的真理浮现的可能性。而劳动型则不断增长我们的能力,使得我们处于强力与无力都不断增长的双向压力之中。说到底,思想从来都没有真正解决这一分裂,将来或许也不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