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长子朱标如果不死,能避免朱棣的靖难,压制众多藩王吗?

 剧透历史 2021-03-15

明朝的第二任皇帝,本来应该是朱标,可惜朱标在37岁时病死,朱元璋痛哭不已,选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允炆上位后,简单粗暴地削藩,引起诸藩的愤怒,最终燕王朱棣靖难成功,夺取了帝位。

那么,如果朱元璋的正牌太子朱标不死,他能否压制住众多藩王呢?

答案很大程度上是肯定的。

首先是身份上的巨大优势。明朝是所有王朝中,对“嫡长子”继承制度遵循得最好的朝代。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若为嫡长子,必继承大统,其他皇子根本不必争。

举个例子,万历皇帝想立宠爱的郑贵妃之子朱常洵为太子,大臣们却认为应该按祖制立长子朱常洛,双方争了十多年,结果皇帝落败。这朱常洛还只是庶长子。

而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在朱元璋的期待中降生,对他抱有极大的期望,称帝后立刻册他为皇太子。朱元璋儿子虽多,但最为重视的无疑就是朱标。

朱元璋虽然也喜欢英勇善战的四儿子朱棣,要是和朱标比起来,朱棣的分量还不够。正史中记载朱棣也是马皇后所出,但很多历史学家认为,这是朱棣为了名正言顺篡位登基而编造的,他的生母实际上蒙古血统的碽妃。

也就是说,朱标占着名份大义,由他继任帝位理所当然,谁都无法提出异议。纵有不服,也只能在心里憋着。事实也如此,朱标活着时,没有任何皇子显露出取而代之的野心。

朱标的太子妃是常遇春之女、蓝玉之外甥女,因而蓝玉与朱标关系亲近,对朱标十分忠诚。某次,他北征蒙古回来秘报朱标,说燕王迟早要反,请太子小心。

但是朱标毫不在意,说燕王对他非常恭敬,绝不会有这种事情,蓝玉也就没有多说了。可见他们虽然把朱棣当作需要防范的劲敌,却没采取实际行动,为啥?因为有把握能驾驭住局面。

而且,第一代皇室往往还存有普通人家的亲情。朱标仁慈宽厚,对兄弟们极为友爱,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曾多次触怒朱元璋,都是朱标为之求情,使他们免受责罚。因而朱标在诸王中威信最高。

当然了,倒也不是说朱元璋这些儿子全都兄友弟恭,排行在前的几位藩王一直明争暗斗,只是没有上升到朱标而已,朱标是超然的。

另一方面,朱标的执政能力不是朱允炆比得上的。

朱棣起兵,直接原因是朱允炆削藩。削藩其实很正常,没有一个皇帝可以容忍国中有实力强大的藩王,那对中央政权是种极大的威胁。

不只明朝削藩,汉朝也削。但汉朝第一波,是靠汉景帝和周亚夫这对搭档武力削平七国之乱,第二波,又是绝对强势的汉武帝用“推恩令”徐徐削藩。

与他们相比,朱允炆却显得太过急切。登基才几个月,羽翼还未丰,就和心腹们琢磨着怎么对付诸位皇叔,他的心腹是谁呢?黄子澄、齐泰、方孝孺,都是无法摆平藩王造反局面的书生。

这三位是朱允炆的儒学老师,若单看学识,那都是博古通今、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完全可以开宗立派。但他们有着致命的缺点,缺乏政治经验和能力,是学者而不是政治家。

可想而知,他们教出来的朱允炆也是个书呆子。明知燕王最强,却打草惊蛇,不讲究什么策略,利用若有若无的罪名对那些较小较弱的藩王开刀。这是指望吓住朱棣吗?显然起到了反作用。

周王朱橚因是强藩朱棣的胞弟,第一个倒霉,被贬为庶人,流放到云南蒙化。然后是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岷王朱楩。不到一年,五个藩王就下马了。

其余藩王唇亡齿寒,都知道如果不采取行动,下一个就有可能轮到自己。这种情况下,朱棣不反也得反。为啥朱棣起兵时诸藩要么观望要么协助,帮朱允炆的很少?正是因为他做事太狠,不得诸王之心。

而朱允炆柿子捡软的捏的削藩顺序,在收拾别其他藩王的同时,也等于给朱棣发出了危机即将到来的预警,更是给了他宝贵的造反准备时间。

如果是朱标,不会犯这些低级的错误。哪怕偶尔有了些失误,他手底下强大的文武团队,也会及时帮他纠正。这就又得说到朱元璋为朱标、朱允炆配置团队时,所做出的不同考虑。

皇帝上了年纪之后,通常会忌惮年富力强的太子,比如康熙。但朱元璋对朱标信任爱重,从无猜疑,一心要将他培养成合格的帝王。刚立为太子,便给他配备了最优团队,文臣武将应有尽有。

左丞相李善长兼任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任太子少傅、常遇春兼任太子少保,还有刘伯温、汤和、耿炳文等人,全在东宫挂着职务。可以这么说,几乎所有开国功臣,都是东宫属官。大将军蓝玉就不用说了,对朱标忠心耿耿。

父子俩等于是共用一套班子,朱元璋御驾亲征时,朱标立刻就能接管朝政,极为方便。皇帝对太子如此信任,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朱标有这样的团队,朱棣起兵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朱棣固然擅长打仗,但蓝玉在蒙古大草原打残北元的时候,他朱棣还未成名呢!震慑住挑头的朱棣,别的藩王更是只能臣服。

遗憾的是,朱标一死,朱元璋担心朱允炆控制不住这些开国元勋,杀的杀贬的贬,到朱允炆手上的基本是个文官团队,武将里头没剩多少人能打的了,朱棣这才有机会肆虐无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